组态混合

作品数:14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先胤姚士淮翁斯灏陈肇鹤王培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子核物理评论》《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学物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些近期发现的同核异能态的壳模型解释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0年第3期447-454,共8页袁岑溪 刘梦兰 葛育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75316);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6TQ03N575);中山大学和广州超算中心的计算资源。
近期,在^(101)In、^(123,125)Ag和^(218)Pa等核中,首次观测到同核异能态。本工作通过原子核壳模型解释In、Ag同位素和N=127同中素中的这些同核异能态及相关的同核异能态背后的物理原因。^(101-109)In这五个奇A核In同位素中,观测到的_(1/...
关键词:原子核壳模型 同核异能态 壳演化 组态混合 核相互作用 
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中核子负宇称共振态的电磁跃迁振幅(英文)
《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年第2期157-158,共2页董宇兵 何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075056,9010302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基础研究重要方向项目(KC2SWN02);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基金资助项目~~
分别利用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负宇称激发态的电磁跃迁振幅 ,讨论了两个模型所给出的不同的组态混合角 .结果表明 ,单胶子交换模型所给出的重子波函数比单π交换夸克模型的波函数更为合理 .
关键词:组份夸克模型 组态混合 跃迁振幅 单胶子交换 负宇称激发态 负宇称共振态 
组态混合对三轴超形变带的影响被引量:1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邢正 王子兴 陈星蕖 徐进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575025;核工业科学基金!Y7197AY103
考虑了不同j壳之间的组态混合,用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三轴超形变带.为了确认三轴超形变,应同时拟合能谱和跃迁几率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原子核结构 超形变 三轴形变 组态混合 
钡原子高激发态的研究被引量:2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第2期247-250,共4页戴长建 吕俊 李从奇 许旭恒 胡素芬 刘正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
采用多步激发方式研究了钡原子高激发态光谱特性和组态相互作用,并运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自电离探测方式可对束缚Rydberg系列和自电离Rydberg系列同时进行研究。
关键词:钡原子 高激发态 组态混合 
组态混合因子与辐射寿命、辐射波长的关系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56-57,共2页何训 
本文指出文[1]中一个公式的错误,根据文[2]给出了正确公式的证明。
关键词:组态混合数值因子 辐射寿命 辐射波长 
ⅡA、ⅡB族第一激发态原子中的角动量耦合被引量:2
《大学物理》1996年第5期9-12,共4页翁斯灏 陈肇鹤 郑锡林 翁晓隽 赵长根 
随着主量子数n增大.ⅡA、ⅡB族第一激发态原子中价壳层电子间库仑排斥作用减弱,电子自身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相对增强,从而导致其对LS耦合方式的逐渐偏离和jj耦合方式的逐渐介入.组态混合方法可用来定量计算LS耦合方式的偏...
关键词:LS耦合 组态混合 原子 角动量 
Hg原子6~3P_1→6~1S_0态的系际交叉跃迁及其6~1P_1态与6~3P被引量:1
《大学物理》1994年第12期20-20,19,共2页翁斯灏 陈肇鹤 郑锡霖 翁晓隽 赵长根 
Hg原子6 ̄3P_1→6 ̄1S_0态253.652nm紫外辐射是系际交叉跃迁最著名的一例,可归因于其单重态6 ̄1P_1与三重态6 ̄3P_1的组态混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Hg原子的6s6p组态,LS耦合方式仍是其较好描述.
关键词:系统交叉跃迁 组态混合 紫外辐射 汞原子 
^(110,112,114)Cd核低能激发谱的n-p-hIBM的唯象研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第3期28-32,88,共6页王培珍 姚士淮 李先胤 
本文在目前唯(?)IBM—2组态混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质子与质子空穴的自由度。计算^(110’112’114)Cd 核的低能激发谱,并与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闯入态形成的因素,在计算方法上做出必要的改进。
关键词:闯入态 组态混合 低能激发谱 镉核 
组态混合作用对原子精细结构的影响
《教学与科技》1992年第1期178-180,共3页杨力 
关键词:组态混合 原子结构 精细结构 
近满壳偶偶核闯入态及组态混合的微观分析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年第10期928-936,共9页李先胤 赵晓凤 王玉成 刘庸 
本文应用一种描述近满壳偶偶核的闯入态的微观理论,计算了对应于^(110)Cd组态的低能谱及波函数。系统地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闯入态形成的影响、产生组态混合的机制及强度。通过与唯象工作的比较,考察了微观s-d哈密顿量。
关键词:偶偶核 闯入态 组态混合 微观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