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行走滑

作品数:55被引量:1195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永江韩国卿赵英利温泉波李海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学报》《地质科学》《地震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华南中生代左行走滑活动探讨:以兴国旋卷构造为例被引量:3
《地质科学》2021年第3期808-828,共21页刘欢 赵希林 江涧 张金国 刘马钊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019001);武夷山松溪—庆元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2002217)资助。
兴国旋卷构造是华南中部发育的一套典型构造形迹,其形成机制能较好的反映华南内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兴国旋卷构造的主体构造要素主要包含两条近北东向走向的剪切带及剪切带所夹的一系列呈弧形或大致弧形展布的走滑...
关键词:旋卷构造 华南 形成机制 左行剪切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地质科学》2013年第3期609-625,共17页王凯 刘少峰 王平 姜承鑫 郜瑭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0303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1CB808900);高等学校科学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编号:B07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研究项目资助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褶皱逆冲带在中生代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叠加和改造,其复杂的构造样式记录了早期扬子板块与秦岭—大别微板块拼贴碰撞作用以及晚期转入的陆内变形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扬子板块北缘中段保康—房县地区...
关键词:扬子板块 前陆褶皱逆冲带 构造格架 左行走滑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被引量:90
《地质科学》2007年第1期160-175,共16页吴根耀 梁兴 陈焕疆 
郯(城-)庐(江)断裂带由前白垩纪的3条重要的边界断裂连接而成:古郯庐断裂曾是连接秦岭—大别洋与苏鲁洋的转换断层,辽渤断裂是华北克拉通与胶辽克拉通之间的分界,敦化—密山断裂则是西伯利亚次大陆与一系列拼贴的外来(移置)地体间的分...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形成和解体 斜向汇聚—剪切造山带 左行走滑 燕山运动 中生代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被引量:48
《地质科学》2006年第2期344-354,共11页柳祖汉 吴根耀 杨孟达 郭泽清 温志峰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右行走滑 左行走滑 沉积响应 柴达木盆地西部 新生代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喜山期陆内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被引量:45
《地质科学》1989年第1期1-8,共8页吴海威 张连生 嵇少丞 
国家科学基金"滇川西部特提斯带岩石圈构造演化"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由两条主要的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是一条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带内糜棱岩叶理产状多为较陡,拉伸线理近水平。大量的S-C构造、旋转眼球体、多米诺牌式构造和布丁构造,以及断裂带两侧的构造线牵引形态都...
关键词:断裂带 喜山期 左行走滑断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