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电影

作品数:470被引量:63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庆丰欧孟宏松丹铃罗素敏杨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袁庆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80-2019年中国电影形态的历史脉络与传承
《学术界》2024年第10期181-190,共10页袁庆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视域中的早期国产电影--现存文本实证研究”(21YJA751028)的阶段性成果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后,以“鸳鸯蝴蝶派”和武侠小说等通俗文学为主要文本取用资源的旧市民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的唯一主流形态。19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有了新、旧之分,宣扬抗日救亡、为弱势阶层发声的左翼电影首先出现(1932)。新电影还...
关键词:旧市民电影 左翼电影 新市民电影 国粹电影 新左翼电影 新国粹电影 
“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中国电影史角度的抗战电影源流与发展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1年第18期28-32,共5页王若璇 袁庆丰 
“抗日神剧”的出现与热播是过去十年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当下角度而言,它既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动向之一,也是中国影视文化的组成部分。“抗日神剧”从何而来?从电影史的角度而言,通过梳理1949年前左翼电影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国防电影和...
关键词:“抗日神剧”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1937~1945年中国电影文化生态中的抗战电影研究——兼析影片《日本间谍》(1943)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3期148-153,共6页袁庆丰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361945年中国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研究”(16YTB021)。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战前已然形成的中国新电影形态,在整体上并没有被战火摧毁,只是被分割进入并依附不同的地缘政治继续发展前行。上海"孤岛"和沦陷区接受容纳了新市民电影和国粹电影,同时复兴了战前被新电影淘汰出局的旧市民电影,...
关键词:“孤岛”电影 沦陷区电影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日本间谍》 
不同于旧市民电影的旧,也有别于新电影的新——国粹电影《人海遗珠》(1937)读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0期5-14,94,共11页袁庆丰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有了新、旧之分。旧电影即旧市民电影,新电影除了左翼电影,还有有条件地抽取、借用左翼电影思想元素的新市民电影,以及既反对左翼电影激进的社会革命立场,又反对新市民电影的都市文化消费主义,同时又具有旧市...
关键词:旧市民电影 左翼电影 新市民电影 国粹电影 朱石麟 联华影业公司 
香港抗战电影的文化逻辑与历史贡献——以《万众一心》(1939)为例被引量:1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72-81,共10页袁庆丰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36-1945年中国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6YTB021)。
从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到1939年年底,中国内地的官方电影制片厂和香港私营公司一共出品了41部抗战电影。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只有3个,全部属于香港出品。而从1937年到1945年整个八年全面抗战期间,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抗战电影只...
关键词:抗战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万众一心》 香港电影 
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流变——从左翼电影、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说起被引量:18
《学术界》2020年第1期170-177,共8页袁庆丰 
对“红色经典电影”的研究,以往其起点大多指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量出现并形成模式的革命题材电影,源头是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实际上,“红色经典电影”的起点和源头,均为1932年出现的,以阶级性、暴力性与宣传...
关键词: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红色经典电影 
抗战电影:左翼电影与国防电影的形态延续——以《塞上风云》(1940~1942)为例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66-71,共6页袁庆丰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36~1945年中国国防电影与抗战电影研究”(16YTB021)
从历史源流上看,抗战电影就是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国防电影,而国防电影又是1930年代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中国电影制片厂1940年摄制、1942年上映的《塞上风云》,既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官方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抗战电影之一,也是第一部以蒙汉两...
关键词:全面抗战爆发 《塞上风云》 抗战电影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左翼电影的思想性及其反世俗性——二读《体育皇后》(1934年)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61-66,共6页袁庆丰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6YTB02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W092)
决定一部影片是否左翼电影的不是题材,而是主题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孙瑜编导、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的《体育皇后》是一部典型的左翼电影,因为它具备左翼电影的主要特征,即阶级性、暴力性、宣传性。左翼电影胜在理念,因此其宣传性在具...
关键词:左翼电影 旧市民电影 《体育皇后》 孙瑜 反世俗理念 
左翼文学与国产电影的正面对接——以1933年的《春蚕》为例被引量:2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48-56,共9页袁庆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BZW092)
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新电影迫使以生产旧电影起家的明星影片公司改变制片方针,主动与形成主流的左翼文艺合作。1933年明星公司出品的《春蚕》,就是改编自左翼文学的同名代表作品。影片着力于'全部配音有声片'的市场卖点...
关键词:左翼文学 左翼电影 《春蚕》 明星影片公司 制片方针 新市民电影 
左翼电影的阶级性及其伦理模式——《母性之光》(1933)再读解被引量: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5-10,94,共7页袁庆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左翼电影与左翼文学"(12BZW092)
1933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由卜万苍根据田汉原作编导的《母性之光》,即被当时的评论视为伦理片和革命剧。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左翼电影:影片对正反面形象的妆容造型选择和内在命名思路,体现了由阶级性延展而来的左翼电影的面相学和姓名...
关键词:左翼电影 阶级性 面相学 姓名学 伦理模式 叙述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