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生

作品数:420被引量:34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琪宋剑华邵国义任翠英罗小茗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浅析《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爱情消逝的原因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X期30-31,共2页张晴 
在《伤逝》这部小说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从浓烈到走向覆灭,令人唏嘘.涓生和子君二人针对爱情本身不成熟的认识,对自我的满足与自我的最终缺失,爱情理想主义的趋使与对生活单一维度的理解使彼此的爱走向终结,造成了'伤'与'逝'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爱情 自我 理想主义 单一维度 
幻想式的伪觉悟让人无路可走——对《伤逝》中涓生的“觉悟”进行心理分析被引量:2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X期27-27,29,共2页杨程程 
觉悟,乃醒悟之义。若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觉悟只停留在幻想之中,不去勇敢地行动,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是一个伪觉悟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冲击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涓生和子君的同居行为看似实践了当时'民主自由'...
关键词:涓生 幻想 伪觉悟 出路 鲁迅 
涓生思想启蒙中的不彻底性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0X期26-27,共2页王婧 
涓生无疑是一个思想启蒙者的形象,然而,本文认为在子君死之前,涓生的思想启蒙是不彻底的。文章用涓生借子君逃出虚无,对子君平凡爱情的忽视,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抵抗来探讨涓生思想的不彻底性。而子君的死,促使了涓生重新审视两人的过去,...
关键词:涓生 启蒙 不彻底性 
论《伤逝》的悲剧内涵——以子君之口道悲戚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9Z期65-65,共1页胡辰辰 
《伤逝》是从男性的角度,以涓生的手记形式来写五四时期一段辛酸的爱情故事,写出涓生的回忆与悔恨。本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子君手记的形式写出子君内心的孤独与疑问,质疑旧社会下的个性解放,质疑五四时期有着进步意识的但无法在...
关键词:子君 涓生 个性解放 经济独立 
爱情绿洲的毁灭——谈《伤逝》中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4Z期48-,共1页张婉婕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重要的一篇,其爱情悲剧也是关注的焦点。除了社会、经济等外在原因,子君与涓生的内在原因也是其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伤逝 鲁迅 子君 涓生 爱情悲剧 分歧 自身局限 
附丽于生活中的“爱”——对涓生与子君的爱情的看法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7X期41-41,共1页王如霞 
"五四"时代是一个充分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青年人对于自己婚恋自由的不懈追求。《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篇讲述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小说,摆脱理想主义光辉的洗礼,更加真实的表现了崭新时代里自由婚恋的切实问题。...
关键词:《伤逝》 社会现实 涓生 子君 
中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以子君的视角分析《伤逝》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1期53-53,共1页王珊 
《:伤逝》是鲁迅先生笔下唯一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在文中,子君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鲜明。整篇文章是以男主人公涓生为主要视角,通过他的手记为读者展示了整个故事。而视角选择的不同,也会使文章的侧重点与思想感情发生许多变化。本...
关键词:子君 涓生 知识分子 痛苦 爱情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4-4,共1页刘敏 
说到生命意识,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似乎我们都明白我们是自主的,我们是自由的,生命是平等的,可是多少女人又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键词:人说 涓生 子君 娜拉 知识女性 我自己 物欲横流 社会解放 勇敢无畏 家庭的幸福 
《伤逝》中的涓生形象批评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3期17-17,共1页侯长虹 
《伤逝》中的涓生是五四时期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小说以"手记"的形式写了他的恋爱史、奋斗史以及他对恋人子君的思念之情、悔恨之情。他是个有缺点的人物。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子君 个性解放 奋斗史 伊孛生 我自己 自我救赎 叙述形式 五四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