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实验

作品数:194被引量:78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旭张遵真朱守民杨光涛鲁志松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毒理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彗星实验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6
《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第6期79-96,共18页李岗 吴声敢 蔡磊明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N18B07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028);浙江省农科院自主专项(2010DS700124-ZZ1611)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
关键词: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纳米银和PVP包被纳米银对HepG2细胞遗传毒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第3期94-102,共9页王秀娟 李婷竹 陆强 苏雪荣 薛玉英 唐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186;81473003);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01710286130)
为了探讨纳米银对HepG2细胞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遗传毒性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纳米银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2种纳米银材料(20 nm-PVP包被纳米银、20 nm-无包被纳米银),分别以20μg·mL^(-1)、40μg·mL^(-1)、80μg·mL^...
关键词:纳米银 HepG2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 剂量-效应关系 
重金属Cr(VI)、Pb及Cu胁迫对双齿围沙蚕体腔细胞的DNA损伤被引量:5
《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第2期216-221,共6页张来军 陈永敢 杭瑜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39);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3050)
为探讨重金属Cr(VI)、Pb以及Cu对沙蚕体腔细胞DNA的毒性效应,以双齿围沙蚕为受试动物,重金属按不同剂量水平,Cr(VI):10、100和200 mg·L^(-1),Pb:5、50和100 mg·L^(-1),Cu:1、10和20 mg·L^(-1),分别胁迫沙蚕24 h,以不加任何重金属离...
关键词:重金属 双齿围沙蚕 遗传毒性 DNA损伤 体腔细胞 彗星实验 
基于彗星实验的洛克沙胂对秀丽隐杆线虫胚胎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生态毒理学报》2016年第3期167-172,共6页高上吉 钟晓霞 刘婉莹 王勉之 孙静 李弘程 孙永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368)
为评价洛克沙胂的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洛克沙胂对秀丽隐杆线虫胚胎细胞脱氧核醣核酸(DNA)的损伤作用。提取秀丽隐杆线虫的胚胎细胞,分别暴露于0(空白对照)、50、250、500μg·L^(-1)含洛克沙胂的溶...
关键词:洛克沙胂 秀丽隐杆线虫 彗星实验 DNA损伤 遗传毒性 
检测细胞DNA断裂损伤效应的彗星实验法的改良被引量:1
《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第4期195-202,共8页赖金龙 付倩 任莎 吴国 陶宗娅 张红 罗学刚 
国家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重点项目(14ZG6101);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4ZA0030);四川省生物质改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开放课题(12zxbk03);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青年课题(14qn07);四川师范大学实验技术课题(SYJS2014-14)
为了解决彗星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重复性低等问题,对彗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初步建立了彗星实验的快速操作流程。结果显示,通过对载玻片进行预处理,可确保凝胶悬挂均匀;采用改良机械法分离的细胞核浓度适中;...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 遗传毒性 DNA损伤 彗星实验 改良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5
《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蒋玫 李磊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A02XK01);农业部应对溢油关键技术专项(2012-2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T0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8)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
关键词:苯并芘[a]和菲 缢蛏 血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第3期490-494,共5页王璐 惠秀娟 李双双 徐成斌 陈忠林 何蕾 
2011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No.2011230009);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纳米与微米尺度氧化锌体外遗传毒作用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生态毒理学报》2012年第3期299-304,共6页梁春柳 朱江波 朱玉平 姚朗 张天宝 
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子课题(2006CB932505);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0752nm020)
为揭示纳米氧化锌(ZnO)遗传毒作用特征,以便为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实验和碱性彗星实验比较了纳米和微米尺度ZnO的遗传毒性。结果显示:①微米尺度ZnO在0.02~2.5μg·mL-1剂量下对微核、核质...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微米氧化锌 彗星实验 微核 核质桥 核芽 
石油烃对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生态毒理学报》2012年第3期305-311,共7页王晓艳 蒋凤华 冯丽娟 高伟 赵美丽 郑立 
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05011;200805039;20110501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0T04);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2012534)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L-1。...
关键词:石油烃 栉孔扇贝 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五氯苯酚的生态毒性效应及其遗传毒性被引量:5
《生态毒理学报》2011年第3期296-302,共7页张蕊媛 杨竞 刘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342);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06R32)
为评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五氯苯酚对土壤生态系统动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检测了五氯苯酚对8种作物种子的萌发和根伸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运用小麦根尖细胞微核实验和赤子爱胜蚓体细胞核的...
关键词:五氯苯酚 生态毒性 微核试验 赤子爱胜蚓 彗星实验 遗传毒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