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

作品数:761被引量:54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缉思李海龙徐进陶季邑陈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领导文萃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年,都在忙什么
《领导文萃》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最爱君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八月,五丈原,萧瑟秋风起,一代名相陨落,徒留千古叹息。他前半生躬耕陇亩,韬光养晦;后半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到底是如何度过的?
关键词:五丈原 韬光养晦 后半生 前半生 诸葛亮 生命 
在动荡世界中构筑中国安全岛
《领导文萃》2021年第17期29-31,共3页陈功 
当今世界不再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顺风顺水的世界了,它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在以变局、动荡和结构调整为特征的世界里,每个国家都需要主动适应变化.作为新兴市场大国,中国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涉及中国对形势的判断以及策略选择问题. 战...
关键词:新兴市场 策略选择 顺风顺水 安全岛 韬光养晦 应对之策 结构调整 主动适应 
留得青山,静待花开
《领导文萃》2019年第16期71-72,共2页王洪梅 
提起韩信,后人无不知“胯下之辱”的故事。人们从这个故事看到的是忍辱负重的韩信。一辱一忍,韩信千古留名。然而仔细回味这个故事,人们不免发问,韩信因何具有如此超强的忍受力?是迫于发难者屠夫的淫威,还是出于自身人穷志短的心虚?其...
关键词:韬光养晦 忍辱负重 胯下之辱 故事 韩信 屠夫 忍受力 一技之长 
以“新韬光养晦”应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领导文萃》2018年第18期117-121,共5页王文 
“中国威胁论”,这一轮是“真”的 从1993年美国《外交》杂志第一次提“中国崛起”开始,关于“中国威胁”的国际言论就不绝于耳。然而,此前的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或仅是学术假想.或仅是在部分外国利益集团中传播,或是背后隐藏...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 韬光养晦 “中国威胁” 外国利益集团 中国崛起 “真” 外交 
以“新韬光养晦”应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领导文萃》2018年第17期117-121,共5页王文 
“中国威胁论”,这一轮是“真”的 从1993年美国《外交》杂志第一次提“中国崛起”开始,关于“中国威胁”的国际言论就不绝于耳。然而,此前的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或仅是学术假想,或仅是在部分外国利益集团中传播,或是背后隐藏...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 韬光养晦 “中国威胁” 外国利益集团 中国崛起 “真” 外交 
中国还能韬光养晦吗被引量:1
《领导文萃》2018年第16期120-123,共4页阮宗泽 
2018年4月中旬笔者访问美国,有机会与官方、学术界以及媒体交流。因正值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美国向中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发誓将以“同等规模、同等力度”作出回应,双方关系剑拔弩张。此行给我留下的较深印象与感受是,美国国内对华...
关键词:韬光养晦 中国 贸易争端 双方关系 对华政策 美国 学术界 中美 
美国百年来的六次全球战略转移——每一次战略转移必以肢解对手为目的
《领导文萃》2018年第10期125-128,共4页戴旭 
美国建国之初,由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弱小国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留下了著名的“孤立主义”战略。其目的在于避开和欧洲列强的正面冲突.同时避开欧洲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韬光养晦的同时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扩张。有意思的是...
关键词:美国人 全球战略 对手 孤立主义 告别演说 权力斗争 韬光养晦 和平主义 
“哭穷”的日本有“余粮”
《领导文萃》2017年第24期117-118,共2页程万军 
进入21世纪以来,每当亚太局势紧张时,周边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展示“肌肉”的方式,有的国家主要靠“嘴炮”,虚张声势;有的国家主要靠“储藏”,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关键词:余粮 日本 21世纪 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  国家 亚太 
权威专家谈对外战略
《领导文萃》2016年第21期28-33,共6页综合 
韬光养晦不会过时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南生认为.在中国外交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韬光养晦,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有人说:中国的GDP已成为世界第二,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动力.韬光...
关键词:对外战略 世界经济复苏 中国外交史 专家 权威 韬光养晦 党委书记 外交学院 
历史上的韬光养晦
《领导文萃》2016年第17期83-86,共4页袁南生 
韬光养晦是中国千年外交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古代外交人留给我们的外交智慧。探讨中国千年外交史上韬光养晦的规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无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汉唐盛世为何也要韬光养晦汉唐时代是有...
关键词:汉唐盛世 汉唐时期 中国特色 李世民 李渊 陈新甲 崇祯皇帝 大唐帝国 兵部尚书 旧唐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