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

作品数:737被引量:97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贺菊莲李荣华仝芳洁姚伟钧张安福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西史学专业化道路之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75-76,共2页徐善伟 张欣蕊 
历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真实”作为其标志性特征。而要探求历史之真实的“本真”,则要求历史书写者必须遵循“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原则。“如实直书”成了此后历代中西史学家所归宗的普遍的撰史准则。在中国的汉唐时期与西方的古...
关键词:古典时代 专业化道路 书写者 如实直书 汉唐时期 标志性特征 
以物为媒:文明互鉴视域下汉唐丝路地域物产的国际传播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57-62,共6页李颖 郭倩 梁新荷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文化形象的物质性转向与城市传播的数字场景重构(2021M00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陕西非遗影视作品研究(2025YB0265);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陕西非遗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研究(WLFYKT-88)。
“以物为媒”指的是以地域物产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实践。汉唐时期丝路地域物产的国际传播共有传入、传出、本土化及再循环四个主要传播路径,同时兼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以及惠及世界、影响深远的传播特点。这段古代...
关键词:汉唐时期 地域物产 国际传播 文明互鉴 丝绸之路 
汉唐时期定阳县治和定阳溪考
《历史地理研究》2024年第4期141-146,152,共7页魏俊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水经注》校笺及水道与政区复原研究”(22&ZD265)。
东汉末置定阳县,隋废,唐初复置而寻废。《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皆以定阳县治在今浙江常山县东南。今据新出土《赵鼎墓志铭》等考订,定阳县治当在今常山县西北何家乡钱塘村一带。《水经注·渐江水注》中有定阳溪水,流经...
关键词:定阳县治 定阳溪 地理位置 
试论中华民族交融的历史规律性——以汉唐时期东北各族群认同发展、嬗变过程为例
《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6期60-60,共1页范恩实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上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由各族群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以汉唐时期东北各族群认同发展、嬉变过程为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交融史呈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特征:族群兴起、发展历程与政治体演进历程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性...
关键词:中华民族 交融 族群认同 历史规律性 
汉唐时期人们对海岸的观察与认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4-30,共17页鲁西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滨海地域研究”(14ZDB026)。
汉唐时期,人们主要通过3种途径观察与认识海岸与海岸地带:一是临山瞰海,登上邻近或位于海岸的山丘,观察海陆交界线,其所认识的海岸主要是山地丘陵海岸,也包括山前平原地带;二是浮舟观岸,或顺河入海,或由海入河,沿途观察河口海岸,其所认...
关键词:海岸 海岸带 海岸形态 海疆 汉唐时期 
汉唐玉门关、阳关南北交通考
《敦煌学辑刊》2024年第4期174-185,共12页王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关陇民族互动与社会整合研究”(24CZS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唯物史观总体性视野下的共同富裕研究”(22XJC710005);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唯物史观总体性视野下的全面共同富裕推进研究”(2022A006)。
西汉“列四郡,拒两关”,玉门关和阳关南北相对而置,在东西交通上连通西域,在南北交通上隔绝羌胡。在分析两关南北烽燧遗址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汉简进行考证,可知两关南北烽燧的设置与沟通是敦煌西界的重要防线。随着北周伊吾路的开辟,玉...
关键词:汉唐时期 玉门关 阳关 南北交通 民族交融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互鉴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1期158-158,共1页赵大旺 刘进宝 
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之路,也是丝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之路。汉唐时期迎来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同时伴随着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高潮。汉代以来,以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等丝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物产、知识与信仰的...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中国与中亚 文明交流 汉唐时期 中国天文学 丝路沿线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互鉴 
边塞诗:涵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以《从军行》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3期60-62,共3页李华玲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教学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始于汉唐时期的边塞诗歌,不仅描绘了边塞的绝美风光,更蕴藏着盛唐诗人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
关键词:盛唐诗人 边塞诗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 古诗教学 五年级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对海岛的认识
《思想战线》2024年第5期95-114,共20页鲁西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滨海地域研究”阶段性成果(14ZDB026)。
汉唐时期,人们以山、洲、岛、屿指称海岛,其中,以“山”为名的海岛常具有某种神性,以“洲”为名的海岛一般规模较大,“岛”则逐步成为海岛的通称。远海诸岛国与中国间的道里路程及其大小,主要得之于使译所传,用水陆行程日数表示;近海岛...
关键词:海岛 近海岛屿 远海岛屿 岛屿社会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饮食雅称及其文化内涵
《人民论坛》2024年第18期110-112,共3页刘玉峰 
中国古代的饮食及其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汉唐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地域交流的增多,米面主食、肉食蔬食、酒饮茶饮花样繁多,特色突出,名品纷呈,涌现出许多意蕴优美的美食雅称,产生了很多饮食学著述。这不但反映了汉唐时期人们...
关键词:汉朝 唐朝 饮食雅称 文化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