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

作品数:169被引量:22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江晓原王广超席泽宗杨凯陈占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走进中国天文画卷,解读五千年文明——《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书评
《天文爱好者》2025年第2期95-95,共1页刘朋 
不同文明有着各自不同的科技发展道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作为历史上天文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先民始终关注着天空的变化,很早就十分重视“观象授时”等天文实践活动,形成了“...
关键词:中国天文学史 汉文化圈 书评 科技发展道路 天文学 天人合一 文明 宇宙观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互鉴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1期158-158,共1页赵大旺 刘进宝 
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之路,也是丝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之路。汉唐时期迎来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同时伴随着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高潮。汉代以来,以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等丝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物产、知识与信仰的...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中国与中亚 文明交流 汉唐时期 中国天文学 丝路沿线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互鉴 
陈遵妫:科学工作者的典范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24年第7期76-83,共8页赵文君 吴燕(改编) 睡大宝(图) 
中国天文学历史悠久,有世界上最早、最系统的天象记录。因为观象授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天文很早就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成为统治工具之一。我国的天文观测历史有数千年之久,但历代严禁民间私习天文,更没有宣传普及的需求,甚至由...
关键词:天文观测 统治工具 中国天文学 陈遵妫 天象记录 科学工作者 宣传普及 
钱宝琮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本刊编辑部 钱永红(照片) 
钱宝琮,字琢如,浙江嘉兴人。杰出的科学史家,中国数学史和中国天文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一级研究员,《科学史集刊》(今《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
关键词:中国天文学史 中国科学院 钱宝琮 数学教育家 中国数学史 科学史家 浙江嘉兴 《自然科学史研究》 
叶叔华:提倡科研开放合作
《科技创新与品牌》2024年第1期7-7,共1页
2023年11月6日至8日,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编委会主任叶叔华受邀参加。96岁的她,是参与本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最年长的科学家。这位留着齐...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 泰斗级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年第3期391-394,共4页郭金海 王涛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
关键词:中国科技史 中国天文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科学院 钱宝琮 李俨 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 治学风格 
深藏千年的《三家星经》(一)
《天文爱好者》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宋仁克 
一般了解中国天文学史的读者,往往都会认为《晋书·天文志》所记载的西晋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的星表早已失不传了。我们真的再也没有机缘看到陈卓定纪三家星官的原始...
关键词:中国天文学史 《晋书·天文志》 太史令 星表 原始面貌 
SKA区域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和科学应用专题·编者按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23年第2期1-1,共1页安涛 
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已于2021年7月开工,预计2029年完成第一期建设,是中国参与的第二个国际大科学工程.SKA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科学装置,它将在探测宇宙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深度、广域、全貌和全时域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数据处理系统 射电天文学 大科学装置 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文学 应用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长远规划 
创新引领中国天文光学仪器的发展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崔向群(文/图) 
紫金山天文台一位老天文学家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初,台长张钰哲先生考虑我国天文学发展规划时强调“中国天文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和研制天文仪器”。回顾我国研制天文仪器的历史,正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
关键词:光学仪器 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仪器 张钰哲 中国天文学 创新引领 培养人才 天文学发展 
怀念两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李启斌先生
《中国国家天文》2022年第10期76-77,共2页吴学兵(文/图) 
李启斌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1936年8月出生于湖北宜都,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度出任中国天文学会第六届和第八届理事长。他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随后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1958年后一直在北京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前身)...
关键词:北京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 紫金山天文台 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南京大学 国家天文台 副台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