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

作品数:4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魏农郭征宇贾发义温金玉梁锦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原文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昙鸾“我一心”开显的他力说——以中观、瑜伽思想脉络为视域
《佛学研究》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熊烨 黄兴旺 
本文在山口益、海野孝宪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一心”到“我一心”为路径,阐释昙鸾大师是如何在龙树学的背景下,以“五念门”之“一心”来统摄九种清净心,将中观、瑜伽偏重自力的初地菩萨之境界的“一心”调整为凡夫之信心、愿心,并...
关键词:我一心 昙鸾 他力 转遮 转依 
肉身菩萨昙鸾
《前进》2021年第3期61-63,共3页
昙鸾(476—542),南北朝时期净土宗高僧,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是继慧远之后山西出现的又一位佛教净土宗的祖师级人物,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将儒、道、释三学融汇于净土思想,为中国净土宗理论建设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
关键词:净土宗 佛教中国化 肉身菩萨 净土思想 慧远 昙鸾 梁武帝 南北朝时期 
论昙鸾的佛身观
《中国佛学》2015年第2期173-189,共17页张凯 
本文在吸收与反思学界已往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昙鸾的佛身观及其思想来源与意义。昙鸾在论述广略相入理论时提出了法性、方便二种法身说,也提及实相、为物二身。考察其思想来源,无疑受到鸠摩罗什所译经论的大乘中观思潮佛身论述的影...
关键词:昙鸾 二种法身 广略相入 法界身 
昙鸾对国外净土宗佛教的影响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6期124-127,共4页陈扬 
昙鸾大师为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中国净土宗真正的开山祖师,中国净土理论的实际创始人。昙鸾大师根据中国的佛教信徒信受情况,把印度龙树菩萨的净土思想加以重新改造、发挥和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净土思想理论。昙鸾大...
关键词:昙鸾大师 净土宗 国外佛教 影响 
鸾公岩究竟在哪里?
《五台山研究》2011年第3期55-56,共2页解光启 
关于“鸾公岩”的位置,唐·道宣《续高僧传》说在“介山之阴”。一家之言,应予讨论。道宣的原文中关于晋中地名的片断记述是明显混乱的:昙鸾“……行至汾川秦陵故墟,人城东门……。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
关键词:高僧传 玄中寺 介山 昙鸾 
昙鸾的净土菩萨行学说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40-144,共5页魏农 
关键词:净土思想 菩萨行 昙鸾 学说 阿弥陀佛 先行者 净土宗 世界 
称名与十念——昙鸾念佛往生方法辨析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76-78,共3页魏农 
北魏名僧昙鸾被认为是中国净土宗重要法门"称名念佛"的最早倡导者。但实际上,昙鸾的念佛方法"十念"并未偏离印度传统的观想念佛法。昙鸾推崇"称名念佛"对于净土理论的真正创新意义在于:认为根器较差的众生必须通过这一法门才能使自己的...
关键词:昙鸾 十念 称名念佛 观想念佛 佛教 
佛教净土宗初祖释昙鸾
《五台山》2007年第8期62-64,共3页李培林 
释昙鸾(476—542),亦称昙峦,雁门(今代县)人,北朝晚期著名高僧。东魏孝静帝号其为“神鸾”,南朝梁武帝称其为“肉身菩萨”。毕其一生致力于佛教阿弥陀净土思想的宣传与弘扬,使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中信奉最广、影响最大的宗...
关键词:佛教宗派 净土宗 昙鸾 净土思想 梁武帝 高僧 菩萨 肉身 
论昙鸾净土思想“二道”说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理净 
绪论 《往生论》为天亲菩萨所著,与净土五经并称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五经一论”,对净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昙鸾大师为其作注名为《往生论注》④昙鸾在注释《往生论》时,依据龙树菩萨所造《十住毗婆娑论》的思想,提出...
关键词:净土思想 昙鸾 《往生论》 龙树菩萨 净土宗 五经 烦恼 生死 
论昙鸾大师的以持名为主观想为辅的念佛方法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禅慧 
昙鸾(476~542)由于注解《大集经》,而感气疾。后气疾虽好,却又感到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便难完成一切志愿。于是出门寻访长生不死的良药,以此因缘,得遇菩提流支三藏,授于净土法门,从此通身靠倒,一心归信西方净土。
关键词:念佛方法 昙鸾 观想 大师 净土法门 《大集经》 长生不死 三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