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

作品数:4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魏农郭征宇贾发义温金玉梁锦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原文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佛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昙鸾“我一心”开显的他力说——以中观、瑜伽思想脉络为视域
《佛学研究》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熊烨 黄兴旺 
本文在山口益、海野孝宪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一心”到“我一心”为路径,阐释昙鸾大师是如何在龙树学的背景下,以“五念门”之“一心”来统摄九种清净心,将中观、瑜伽偏重自力的初地菩萨之境界的“一心”调整为凡夫之信心、愿心,并...
关键词:我一心 昙鸾 他力 转遮 转依 
论昙鸾净土思想“二道”说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理净 
绪论 《往生论》为天亲菩萨所著,与净土五经并称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五经一论”,对净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昙鸾大师为其作注名为《往生论注》④昙鸾在注释《往生论》时,依据龙树菩萨所造《十住毗婆娑论》的思想,提出...
关键词:净土思想 昙鸾 《往生论》 龙树菩萨 净土宗 五经 烦恼 生死 
论昙鸾大师的以持名为主观想为辅的念佛方法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80-84,共5页禅慧 
昙鸾(476~542)由于注解《大集经》,而感气疾。后气疾虽好,却又感到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便难完成一切志愿。于是出门寻访长生不死的良药,以此因缘,得遇菩提流支三藏,授于净土法门,从此通身靠倒,一心归信西方净土。
关键词:念佛方法 昙鸾 观想 大师 净土法门 《大集经》 长生不死 三藏 
昙鸾的佛教与道教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85-99,共15页宫泽正顺 杨笑天 
代表中国初期净土教的慧远和昙鸾之所以受到注目,是因为他们为了在中国弘扬净土教而使用了中国人所熟悉的中国文献和表达方式。在慧远和昙鸾之前,当净土教经典在中国译出的时候,佛教家们就照顾到了这一点,这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净...
关键词:佛教 昙鸾 中国文献 道教 净土教 中国人 “自然” “无极” 
略论昙鸾大师在净土宗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评价
《佛学研究》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明生 
东晋慧远在佛教史上的显赫地位及巨大影响,被后世净土宗人奉为净土宗的初祖。但实际上慧远非专修而只是兼修净土,其净土思想是与般若学、禅法结合在一起的,其念佛是观想念佛、智慧念佛,与后世流行的持名念佛迥异其趣。考诸历史,真...
关键词:净土宗 昙鸾 大师 观想念佛 评价 净土思想 修行方式 佛教史 
昙鸾的净土思想研究
《佛学研究》2006年第1期190-197,共8页董群 
昙鸾作为庐山慧远之后对净土宗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奠立了净土宗的基本理论框架,涉及到易行道、十念念佛方法、五念门、他力解脱论、往生净土论、净土世界论、阿弥陀佛论等,对于净土宗的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产生了重大影...
关键词:昙鸾 易行道 念佛 他力 往生 
昙鸾《往生论注》探略
《佛学研究》2006年第1期198-206,共9页正澄 
本文基于信仰的立场,从昙鸾改宗弥陀净土法门为切入点考察了他撰写《往生论注》的背景以期折射其写作动机,随后对版本进行了一些说明,接着对《注》的二力二道说、他力本愿说、称名念佛说、弥陀身土的判属和往生的果报阶位、智慧的往生...
关键词:往生 净土 弥陀 昙鸾 
昙鸾大师的念佛思想
《佛学研究》2003年第0期71-74,共4页向学 
昙鸾(476——?),中国南北朝时代的高僧。据道宣的《续高僧传》等载,他是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少游五台山,因见神迹灵异,发心出家。广通内外诸典,于“四论”及佛性问题颇有研究。曾读《大集经》,因感词义深密难解而为注释,文言过半,忽感气...
关键词:南无阿弥陀佛 《大正藏》 称名念佛 弥陀净土 十念 往生 无量寿佛 《无量寿经》 昙鸾 净土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