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电容器

作品数:135被引量:9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任士焱李璿王晓琪丁瑞雪杨银堂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电网公司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子接触不良对介损值的误差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年第12期217-220,共4页潘桂桥 
耦合电容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低压端子接触不良会引入额外的等效电阻,导致介损测量值偏高,影响设备的状态评估与缺陷诊断。本文介绍了耦合电容器的结构原理与低压端子接触不良的危害,分析了接触不良引入等效电阻的机理及...
关键词:耦合电容器 低压端子 接触不良 介损 状态评估 
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年第32期165-168,共4页陈东 
该文主要探究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其在某水轮发电机运行监测中的应用。该系统利用前端的耦合传感器采集局部放电信号,经过信号调理单元的降噪、滤波等处理后发送到下位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在上位机上直观呈现,让管理人员远...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 局部放电监测 耦合电容器 传感器 应用 
耦合电容器故障的处理分析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年第22期57-58,共2页奚璐 
通过红外探测、带电检测和停电试验,对一台耦合电容进行故障处置;采用拆装等方式进行故障排除,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和诊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容器 故障 测试 
110 kV变电站耦合电容器引流线夹断裂分析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年第8期30-31,共2页陈国良 
通过对变电站耦合电容器事故的分析,确定事故原因为引流线夹断裂。对引流线夹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试验确定线夹的组织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线夹安装孔加工后留下了大量的褶皱是产生断裂的主要原因,引流线夹组织...
关键词:引流线夹 断裂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 
一起耦合电容器红外缺陷故障的分析
《电力设备管理》2023年第2期187-189,共3页夏东 钱苏华 孙晓洛 
本文通过一起220kV线路耦合电容器的红外测温缺陷故障,进行诊断性试验及设备本体解体检查,分析得出故障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策,对耦合电容器的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耦合电容器 接地故障 放电击穿 红外测温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工业志(1991-2002)(三十五)
《广西电业》2022年第3期72-80,共9页
(接上期)十六、设备缺陷不及时处理造成数个变电站失压2002年7月7日,桂林供电局大丰变电站虹大线B相耦合电容器引线脱落,因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导致BC相间短路。在虹大线两侧跳闸的同时,大丰变电站2012母联兼旁路开关也相继跳闸。
关键词:耦合电容器 母联兼旁路 相间短路 变电站失压 设备缺陷 跳闸 桂林供电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起800 kV耦合电容器介损测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电工技术》2021年第6期125-126,128,共3页包艳艳 刘康 温定筠 陈博栋 江峰 高立超 
特高压现场试验中,耦合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均在10 kV及以下电压下进行测试的,但设备自身存在Garton效应,某些时候所测的异常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设备绝缘状态。针对特高压换流站800 kV耦合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数据异常,从设备的结...
关键词:耦合电容器 GARTON效应 介质损耗因数 对策分析 
某110kV变电站耦合电容器引流线夹断裂分析被引量:1
《青海电力》2020年第4期69-72,共4页刘高飞 樊超 李卓玛吉 张丰丽 贾海龙 云峰 张烁 陈莲君 付宣蓉 
通过对耦合电容器引流线夹断口的宏观检查、微观形貌分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检测,分析了某110 kV变电站耦合电容器引流线夹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断裂线夹螺栓开孔边缘处的整圈加工褶皱是线夹开裂的主要原因,材料...
关键词:引流线夹 断裂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 
一起220 kV耦合电容器突发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电世界》2019年第4期9-10,11,共3页郝进东 
1 故障现象某供电公司的一座220 kV变电站,电压等级为220 kV/110 kV/35 kV,容量为180 000 kVA。某日晚,变电站值班人员在对高压设备巡检中,听到220 kV侧的Ⅰ段进线设备附近有间断放电声。通过近距离仔细巡察,发现高压耦合电容器下端放电...
关键词:变电站 电容器 故障 
耦合电容器元件击穿的分析与判别被引量:4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8年第3期92-95,共4页宋守龙 
在耦合电容器的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对元件击穿进行分析判别。通过建立元件击穿模型,阐述了元件击穿时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变化率、tanδ增量与元件总数n及击穿点电阻的关系;得出了当有k元件击穿时,电容变化率最大约为k/n,tanδ增...
关键词:耦合电容器 元件击穿 电容变化率 tanδ增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