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学

作品数:1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永清李洪涛臧凡张养生杨轶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新中医》《中国中医药杂志》《浙江中医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俞根初对外感病学发展的贡献被引量:3
《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第1期34-34,共1页沈元良 
关键词:俞根初 外感病学 中医学术发掘 
试探寒温统一
《新中医》2008年第3期98-99,共2页李永清 
外感病学包括《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偏重于风寒之邪为病、易伤阳气的论述,用六经辨证;温病学侧重于温热之邪为病、易伤阴液的阐发,用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笔者认为,此两种辨证论治体系,各具明显...
关键词:外感病学 寒温统一 中医学说 
论寒温统一被引量:3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10期47-48,共2页李永清 
外感病学是研究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个统一、完整、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寒温之分不仅严重影响了外感病学的自身发展,还冲击着中医学的理论根基,使比较全面、系统、严密的中医理论在伤寒与温病中经常...
关键词:寒温统一 外感病学 
《伤寒论》中的几个概念讨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年第10期14-18,共5页孙小红 马文辉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部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的外感病学专著。其创立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中医学科的特色,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
关键词:《伤寒论》 中医学科 临床实践 四大经典 外感病学 辨证论治 
论寒温统一
《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第4期50-51,共2页李永清 
关键词:寒温 外感病学 
《外台秘要》对中医外感病学的贡献被引量:3
《陕西中医》2006年第9期1157-1159,共3页张养生 杨轶 
关键词:《外台秘要》 外感病学 中医 
《伤寒论》脉象探微被引量: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葛耘 李忠群 
关键词:《伤寒论》 脉象 《伤寒杂病论》 祖国医学 外感病学 
试论《伤寒论》是经典广义的外感病学被引量:5
《中医药研究》2002年第2期5-6,共2页臧凡 
《伤寒论》不论从“伤寒”一词看 ,或从《伤寒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伤寒论》本身的内容看 ,它是经典广义的外感病学 ,不仅名符其实 ,而且是当之无愧。后世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专论寒邪为患的狭义外感病学 ,此观点是错误的 !造成错误观点...
关键词:《伤寒论》 六病 外感病学 
温病病因辨被引量: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3-5,共3页李洪涛 
在梳理历代医家温病病因认识的基础上 ,对规划教材《温病学》有关论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括剖析。认为应超越温病与伤寒学派争论的局限 ,以更高层次的外感病为研究对象 ,构建属于外邪的六淫和疠气二元病因理论 。
关键词:温病 病因 温邪 六淫 疠气 外感病学 
试论孙思邈对外感病学的贡献被引量: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2-3,共2页李洪涛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所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下简称《千金》和《千翼》)系统地总结唐以前各科医学的成就,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林亿等誉为:'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
关键词:外感病学 孙思邈 中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