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白垩世

作品数:725被引量:3514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万晓樵王强王成善汪筱林胡修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腾冲地块晚白垩世小龙河花岗岩年龄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3
《地质通报》2024年第5期839-858,共20页刘金梁 陈永清 尚志 
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南省西部重点矿产成矿规律与分布预测研究》(编号:202303AA080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矿系统自组织临界性与矿床定位预测》(批准号:41972312);《深部致矿异常信息提取与高精度数字找矿模型建立》(批准号:41672329);《超大型矿床成矿复杂性特征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探索》(批准号:4127236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联式”数字找矿模型与深部定量成矿预测》(编号:2016YFC0600509)。
为厘定腾冲地块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和花岗岩成矿意义,对小龙河花岗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年龄和锶-钕-铅同位素研究。小龙河花岗岩由细粒淡色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年龄数据指示它们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67....
关键词:腾冲地块 晚白垩世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锶-钕-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琼西南晚白垩世千家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约束
《地质通报》2024年第4期503-515,共13页陈沐龙 吕昭英 马昌前 薛桂澄 何玉生 魏昌欣 袁勤敏 黄武轩 常振宇 吕嫦艳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铺前地区碱性-过铝质岩石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编号:421QN368);海南省财政项目《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编号:HNDZDC-2020-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海南1∶5万加来市、多文市、儋县、中兴镇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1220524)。
千家岩体为海南岛典型的晚白垩世早期花岗质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常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等。为进一步揭示岩石形成过程及源区性质,反演壳幔相互作用,本文选取千家...
关键词:晚白垩世 海南岛 千家岩体 矿物学 壳幔混合 地质调查工程 
云南兰坪-思茅地块西缘中新世岩浆活动的发现被引量:1
《地质通报》2023年第9期1620-1623,共4页黄亮 宋冬虎 陈光艳 孙载波 王晓林 卢晓萍 颜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江南段景洪大勐龙地区高压变质岩P-T-t轨迹及其对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制约》(批准号:420602005);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多圈层相互作用下的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编号:202301BF070001-020);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联合基金项目《腾冲—潞西地区新生代以来地质环境演化及高原特色农业耦合关系研究》(编号:CY21624103)。
兰坪-思茅地块位于云南省中西部(图1-a),以大规模出露中生代和少量新生代红色沉积地层而闻名;其东侧边部还产有多套不同时代、不同属性的岩石组分,而西侧边部仅出露一套晚古生代无量山岩群(图1;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廖宗廷等,2005;云...
关键词:地质矿产局 岩浆作用 岩石组分 晚白垩世 岩浆活动 中新世 沉积地层 始新世 
庐山岩浆核杂岩隆起-快速伸展变形特征和时代被引量:2
《地质通报》2023年第4期589-599,共11页马立成 施炜 李建华 李海龙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深部地质调查》(编号:DD20230008);《全国重要盆地和成矿带构造过程与能源资源调查评价》(编号:DD202216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川东北双弧构造形成机理》(批准号:41172184)
华南板块中东部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伸展构造变形事件,不仅发育沉积红盆、伸展穹窿、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也发育大规模的同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但是快速伸展时限仍然存在争议。选取庐山岩浆核杂岩,针对岩浆核杂岩两侧的晚中生代...
关键词:华南板块 庐山岩浆核杂岩 早-晚白垩世 伸展构造变形 40 Ar-39 Ar年龄 地质调查工程 
西藏谢穷地区晚白垩世淡色花岗岩体和岩脉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带后碰撞背景的制约被引量:1
《地质通报》2023年第1期92-106,共15页梁肖肖 高睿 刘函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三江造山带昌都—澜沧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DD20211195)。
藏东左贡地块的晚白垩世侵入岩鲜有报道。对谢穷地区侵入于新元古界酉西岩群中的花岗岩体和岩脉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测年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岩体岩石类型为含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脉岩石类型为细粒花岗...
关键词:西藏 晚白垩世 班公湖-怒江 淡色花岗岩 地质调查工程 地球化学 
西藏纳如松多矿区晚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特征与岩石成因
《地质通报》2022年第11期1915-1926,共12页龚雪婧 杨竹森 庄亮亮 马旺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冈底斯西段与班怒带铜铅锌矿科考与资源潜力》(编号:2021QZKK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培育项目《念青唐古拉关键金属铍钨超常富集机制与成矿潜力研究》(批准号:92062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点支持项目《陆-陆碰撞褶皱逆冲带内MVT铅锌成矿作用:青藏高原与扎格罗斯造山带对比研究》(批准号:91855214)。
拉萨地体的增生演化受到新特提斯洋俯冲的制约,新特提斯洋于中生代启动北向俯冲,在拉萨地体南部形成晚白垩世“岩浆大爆发”。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中拉萨地体南缘,矿区内晚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机制目前尚未得到很好...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 U-PB年龄 HF-O同位素 中拉萨地体 西藏 
西藏拉萨地块南部啊扎侵入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新特提斯洋演化历史的指示被引量:3
《地质通报》2022年第5期774-787,共14页欧新锋 杨锋 康志强 穆洎仲 崔世伟 宁立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东段镁铁质岩石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洋早期演化历史的约束》(批准号:42173048)和《早白垩世末“捷嘎组”火山岩研究:对拉萨地块中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批准号:418630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难熔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编号:2020YFA0714804);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青藏高原南部中生代岩浆岩研究》(编号:2019QZKK0703);广西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西藏山南地区基性侵入岩成因机制及深部动力学研究》(编号:YCBZ2022119)
拉萨地块南缘广泛出露的岩浆岩是研究新特提斯洋沿该区域北向俯冲演化历史的良好对象。为研究新特提斯洋俯冲及演化机制,对西藏山南地区啊扎侵入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为一套形成于晚白垩世(95.0±1....
关键词:啊扎侵入体 晚白垩世 埃达克岩 新特提斯洋 拉萨地块 
拉萨-羌塘板块碰撞——来自西藏阿索晚白垩世红层的约束被引量:2
《地质通报》2021年第9期1428-1442,共15页曾先进 王明 范建军 罗安波 曾孝文 李航 申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羌唐南部埃迪卡拉纪地层研究》(批准号:416022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藏北羌塘南部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的成因及构造意义研究》(编号:2016T9024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西藏尼玛县尼则等三幅区域地质调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编号:DD20160026)。
晚白垩世拉萨板块与羌南-保山板块陆陆碰撞事件是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研究的热点。西藏阿索地区的晚白垩世竟柱山组和马莫勒组是阿索地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沉积记录。目前有关其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的研究非常薄弱,限制了对于区域构造背...
关键词:西藏 晚白垩世 碎屑锆石 竟柱山组 沉积环境 锆石U-PB定年 
西藏洞错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圈拆沉的产物被引量:2
《地质通报》2021年第8期1357-1368,共12页车旭 刘一鸣 范建军 于云鹏 郭润华 权立诚 解超明 王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八宿地区寒武纪片麻状花岗岩:对冈瓦纳大陆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批准号:418022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青藏高原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历程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编号:202012015);《青藏高原古-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异同》(编号:202072017)。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恢复和反演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南羌塘地块南缘洞错地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锆...
关键词:西藏 洞错 晚白垩世 花岗闪长斑岩 拆沉 
河南栾川地区晚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研究进展被引量:1
《地质通报》2021年第7期1178-1188,共11页魏雪芳 夏梦丽 徐莉 杨丽丽 张纪明 石宝山 万晓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批准号:41672019);河南省财政项目《河南省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分级评价》(编号:豫财环[2016]25号);《河南省白垩纪巨型蜥脚类恐龙研究项目》(编号:2015-1992-22)。
栾川地区脊椎动物化石赋存在上白垩统秋扒组的中下部,时代可能为坎潘期晚期,以小型兽脚类恐龙骨骼为主。化石点大多分布在潭头盆地北部边缘2 km的范围,搬运距离不远。栾川动物群的化石组合包括至少8种恐龙(其中已命名6种)、2种蜥蜴类、...
关键词:晚白垩世 秋扒组 栾川 兽脚类恐龙 脊椎动物组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