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草原

作品数:23被引量:25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东杨允菲张宝田郭继勋周婵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白城师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草地学报》《吉林教育》《中国农史》《中国禽业导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草原围栏禁牧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3
《中国草地学报》2022年第10期84-94,共11页王骞 雷榕榕 薛贤茹 宋美垚 李晶晶 钟志伟 王德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357,317705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6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412020FZ019);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GAE201904)。
为恢复严重退化的草地,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于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围栏禁牧政策是该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围栏禁牧的实施成效如何可通过牧民的满意度来反映。以入户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为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科尔...
关键词:围栏禁牧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东北草原 
72小时穿越渝东北草原秘境
《环球人文地理(重庆旅游)》2013年第8期76-81,共6页塔塔 
8月16日早上7点,江北黄泥磅,20名穿越的勇士、雪花的工作人员及随行的媒体人一行54人整装待发。20名队员被分成ABCD四组,我作为特派记者,被编入了A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队员。
关键词:草原 东北 工作人员 队员 
东北草原民族服饰中所体现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孙立梅 富红秋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
关键词:东北草原民族 服饰 特点 契丹捺钵文化 
消失的洮儿河
《气象知识》2009年第6期16-18,共3页尹立武 
当我们逡(qun)巡的目光掠过祖国东北的版图,会看到一条清晰标示的蜿蜒的河流,那就是在东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洮儿河。对我来说,这是一条曾经陪伴我走过许多岁月的故乡的河。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她雄浑壮阔的水面,听不到她惊...
关键词:洮儿河 东北草原 大兴安岭 河流 气象站 
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被引量:25
《地理研究》2009年第2期402-408,共7页徐斌 杨秀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6B05-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专项(863)(2006AA10Z242)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国家农业部草原遥感监测相关任务,依托大量的草原地面样方数据源,开展了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研究。主要结论有:(1)指数模型是进行草原区产草量遥感估算的优化模型,模型的估产精度达到80%以...
关键词:东北草原 产草量 草畜平衡 遥感 
东北草原音乐文化——浅谈科尔沁草原音乐文化
《吉林教育》2008年第23期73-73,共1页姜晓利 
东北草原包括东北三省的四部和内蒙东部的草原,位于我国温带草原带的东北部。东北草原根据自然特点可分为三大片草原:科尔沁草原、松嫩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 东北三省 音乐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 自然特点 东北部 温带 
扎龙保护区不同生境羊草种群生物量的年龄结构被引量:3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第11期42-43,共2页焦德志 林立东 丁雪梅 杨允菲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31424)
关键词:种群生物量 扎龙保护区 羊草 年龄结构 生境 东北草原 禾本科牧草 生物学特性 
于洪春 立志推广红牛 足迹遍及草原
《中国禽业导刊》2006年第19期23-23,共1页
在二十年推广红牛的工作中,他的足迹踏遍了东北草原,在红牛的养殖发展史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样一个名字——于洪春。
关键词:东北草原 红牛 发展史 
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被引量:13
《中国农史》2003年第4期112-119,共8页衣保中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广阔丰美的草原 ,科尔沁草原、松嫩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清代以来 ,随着蒙地的开放 ,大量移民迁入草原地区开辟垦区 ,尤其是日本侵入东北后大肆掠夺东北的草地资源 ,使东北的草原面积趋于萎缩 ...
关键词:清代后 东北地区 草原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荒漠化 盐渍化 
东北草原植物残体腐解动态研究(简报)被引量:24
《草业学报》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宋日 吴春胜 郭继勋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1 860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9970 537)
东北草原植物残体腐解试验表明 ,植物残体腐解动态变化规律一致 ,前期腐解快 ,以后变慢。羊草的碳素残留率比草木樨的高 ,对于植物的不同器官残体 ,根的碳素残留率最高 ,茎次之 ,叶最低。试验结果还表明 ,植物残体不同埋深对碳素残留率...
关键词:草原植物残体 腐解 东北地区 动态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