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缉令

作品数:25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志强王艺贺娟娟贾姣魏佳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大建设》《工友》《检察风云》《计算机与网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布“网络通缉令”,人肉搜索“小偷”是否侵权?
《妇女生活》2018年第9期49-51,共3页田野 
一家门店在店门口做促销活动时,放在促销台上的一部手机丢失,失主怀疑监控视频中经过促销台旁的一位年轻女子偷了手机。便将视频截图后作技术处理,并附上文字说明传到网上,发布网上“通缉令”。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图片虽然经过...
关键词:“人肉搜索” 通缉令 网络 侵权 小偷 促销活动 文字说明 女子 
试论“网络通缉令”的传播学意义
《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1期20-22,共3页魏佳 
只有国家执法者才有权力颁发通缉令,但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颁发通缉令,结合人工搜索与网络搜索,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颁发"网络通缉令"的搜索行为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本文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网络通缉令"的传者和受者、...
关键词:“网络通缉令” “人肉搜索引擎” 传播 
网络通缉令:游走在法律边缘
《法治与社会》2009年第3期37-38,共2页庄言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王小姐紧张地注视着荧屏,希望能看到她发出的"网络通缉令"能够有回音。2007年年末,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王小姐销售出一批进口化妆品,然而,货物发出后这家公司一直不肯支付货款,如果今年5月份还无法追回欠款,王小姐就...
关键词:网络通缉令 网络追杀 司法程序 公安机关 
“网络通缉令”缘何走俏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08年第35期17-,共1页贺娟娟 
网络通缉令"又称"人肉搜索",是指个人借用BBS或博客等网络平台对某些人、事加以曝光,聚合网民之力,将当事人的姓名、住址等个人隐私全部找出并公之于众的行为。从2006年开始,"网络通缉"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引发了一浪又一浪的网...
关键词:网络通缉令 网民 从众心理 “羊群”心理 
“网络通缉令”现象解析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56-58,共3页陈志强 王艺 
近年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呈蔓延之势,越来越多的网民卷入对当事人的声讨中。到底是道德声讨还是网络暴力,这已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通缉令 网络传播 网民心理 
十大警用新技术
《检察风云》2008年第4期34-36,共3页阿碧 
岁末年初,是对过去一年的重要事件进行盘点的时候。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司法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激动人心的新技术,我们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筛选出了"十大警用新技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转化为产品,为抓捕罪犯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有的还...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 遥控飞机 无人驾驶飞机 警用 网络通缉令 警察局 车辆 电击枪 电子致瘫枪 罪犯 遗骸 通用汽车公司 防盗版 编码信号 发光二极管 结型发光器件 碳纳米管 
网络通缉令的阴影:行走在善恶之间
《网络传播》2007年第11期56-57,共2页毛宁 赵书力 
近年来,“网络通缉令”骤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络上最为显赫的名词。随着网络力量的日益强大,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开始频频在互联网上亮相。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世界杯期间...
关键词:互联网络 通缉令 善恶 阴影 女大学生 世界杯 网民 
“网络追缉”与道德底线之博弈
《中国报道》2007年第11期116-118,共3页曹鹤 
宽容是善良的具体表现,"网络追杀令"的目的是道德修身而非人身攻击甚至置人死地。在绝不原谅的同时,又要给当事人以必要的精神出路。出于人道主义也要施以另一种"救赎"。
关键词:道德底线 网民 人身攻击 铜须门 网络通缉令 网络追杀 陈易 猫女 当事人 
六张网络通缉令
《可乐》2007年第8期60-60,共1页华国栋 
通缉令1:虐猫者2006年2月26日晚,网民“碎玻璃渣子”首发在猫扑网上的数张虐猫视频截图显示,一名穿高跟鞋的女子将一只小猫踩死,
关键词:网络通缉令 未婚妈妈 魔兽世界 
行走在善恶之间的网络通缉令
《政府法制》2007年第08S期60-61,共2页李磊 
5月2日,一名温州商人不到2岁的儿子在重庆的家中被保姆偷走,此事引起全国20多家网络媒体和众多网民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发出“网络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嫌疑保姆的网上“通缉”行动。
关键词:网络媒体 通缉令 善恶 温州商人 保姆 网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