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吸附量热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沈俭一葛欣李大塘邹琥屠迈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湘潭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凝胶对Co/SiO_2催化剂费-托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催化学报》2012年第4期621-628,共8页陈亮 沈俭一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073089,20673055);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Central Universities(108402050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Co含量的Co/SiO2费托合成催化剂,并向其中添加一定含量的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凝胶.结果表明,催化剂在393K干燥时,树脂会发生分解,因而仅有少量的含碳凝胶残留在催化剂中.然而,少量碳凝胶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催化剂的还...
关键词:高负载钴 二氧化硅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 费-托合成 微量吸附量热 活性位数目 
介孔碳负载的Pd催化剂催化β-谷甾醇加氢制备β-谷甾烷醇被引量:7
《催化学报》2011年第12期1777-1781,共5页陈慧 戴乐 谢建新 白志平 贾敏慧 沈俭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308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221400);江苏省工业支撑项目(BE20091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介孔碳(CMC)担载的Pd催化剂,用于β-谷甾醇加氢制备β-谷甾烷醇反应.与活性碳担载的Pd催化剂相比,Pd/CMC的活性更高,这归因于该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从而有利于较大分子的催化加氢反应.
关键词: 活性碳 负载型催化剂 介孔碳 孔径效应 微量吸附量热 Β-谷甾醇 加氢 β-谷甾烷醇 
高载量、高活性Ni/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芳环加氢催化反应(英文)被引量:2
《催化学报》2011年第6期917-925,共9页胡胜华 薛明伟 陈慧 孙寅璐 沈俭一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2005CB221400);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0673055 and 21073089);Industrial Supporting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BE2009145)~~
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担载量很高的Ni/Al2O3催化剂,通过正丁醇干燥处理,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积和担载镍的分散度.实验发现,镍的担载量和干燥过程对催化剂的表面积、孔结构及金属镍的还原度和分散度影响很大.经过正丁醇处理的80%Ni/Al2O3-B...
关键词: 氧化铝 正丁醇干燥 活性金属表面积 微量吸附量热 甲苯加氢 苯酚加氢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在Zn_xCo_(1-x)Cr_2O_4催化剂筛选上的应用
《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267-271,共5页张晓丰 杨胥微 周静 王艳力 张文祥 吴通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03006);吉林省科技发展规划项目(No.2004056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ZnxCo1-xCr2O4催化剂,并将其进行了微量吸附量热技术测定,及苯酚与甲醇邻位烷基化反应的应用性实验。结果证明,ZnxCo1-xCr2O4催化剂上苯酚和甲醇邻位烷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应是酸碱的协同作用产生的,ZnxCo1-xCr...
关键词:微量吸附量热 铬酸钴 酸中心 碱中心 
氨微量吸附量热和异丙醇探针反应研究碳纤维的磺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229-231,共3页刘炳华 上官荣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373023)
有关碳纤维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对碳纤维磺化,运用氨吸附量热技术和异丙醇探针催化反应进行表征,寻求合适的反应条件,同时探讨适宜的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磺化的方法.
关键词:碳纤维 磺化 氨微量吸附量热 异丙醇催化反应 
不同晶相碳化钨的肼分解性能及其CO微量吸附量热研究被引量:5
《催化学报》2008年第8期710-714,共5页孙军 王兴棠 王晓东 郑明远 王爱琴 张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3256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03017,20573108)
以WO3为前驱体考察了CH4/H2混合气氛下程序升温反应制备碳化钨的晶相转变过程,比较了不同晶相碳化钨催化剂的肼分解活性,并以CO为探针分子采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碳化钨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结果表明,随W2C晶相的生成...
关键词:碳化钨 程序升温反应 肼分解 微量吸附量热 积炭 
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在NH_2-SBA-15合成中的应用被引量: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杨胥微 张晓丰 阚秋斌 付威 黄家辉 吴通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673046)资助
采用共价接枝法,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氨源,制备了一系列的NH2-SBA-15催化剂,通过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定量地分析了该催化剂表面碱性中心的强度、数量和分布状态.实验结果表明,SBA-15在550℃焙烧6h,氨基硅源与SBA-15质量比为1·5,是合成...
关键词:微量吸附量热 NH2-SBA-15 二氧化碳 碱性中心 
Co/SiO_2催化剂的表征和吸附量热研究被引量:3
《分子催化》2006年第6期556-562,共7页刘炳华 陈界平 张惠良 沈俭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373023);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No.2004DFB02900)资助项目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S 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及室温H2、O2、CO和C2H4微量吸附量热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很好分散,S iO2的含量越高,样品的SBET越大;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o/S iO2...
关键词:Co/NO2催化剂 微量吸附量热 TPR XRD O2滴定 
微量吸附量热与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BaO/γ-Al2O3体系的表面酸碱性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4,10,共5页葛欣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G1999022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0233040)支持课题
运用微量吸附量热与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 BaO 在不同担载量和焙烧温度时对γ-Al2O3表面积热稳定性和表面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2O3经1000℃高温焙烧大量的转化为θ-Al2
关键词:BaO/γ—Al2O3 表面酸碱性 微量吸附量热 红外光 
FT-IR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研究BaO/Al_2O_3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被引量:1
《光散射学报》2003年第4期293-296,共4页葛欣 邹琥 沈俭一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G1999022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0233040)资助课题
运用红外光谱与微量吸附量热联用技术研究了焙烧温度对BaO/γ-Al2O3表面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2O3经1000℃焙烧转化为θ-Al2O3和α-Al2O3,BaOγ-Al2O3经高温焙烧后生成BaO·Al2O3和BaO·6Al2O3等物相。600℃焙烧后,BaO/γ-Al2O3...
关键词:红外光谱 微量吸附量热 氧化钡 Γ-氧化铝 催化剂 表面酸碱性 焙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