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文学

作品数:24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峰屹陈君聂济冬李浩张宗品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南都学坛》《求索》《古籍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会稽地域与王充的话语表达和学术建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李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王充与东汉学术思想”(项目编号:21FZW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稽的风土民情对王充的学术性格与精神气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前研究多强调王充对会稽的认同、维护与揄扬,实则《论衡》冷峻、犀利、峭刻文辞的背后亦折射出其作为移民后裔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后来升级为王充对会稽地域文...
关键词:王充 论衡 子书 东汉文学 文学地理学 
东汉文学的逞才游艺之风被引量: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09-122,共14页张峰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ZW100)。
东汉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为文造情(内容或题材)”的普遍情形,这就是逞才游艺的创作风气。这一创作风气,自东汉前期出现,到中期达到鼎盛,后期持续繁荣。东汉逞才游艺的文学创作,虽不直接关乎国计民生,但是自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史和文学...
关键词:东汉文学 逞才游艺 为文造情 文学观念演进 
班固和《汉书》研究的新视界——评陈君《润色鸿业:〈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5期15-18,共4页张建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
陈君《润色鸿业:〈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立足《汉书》横跨文学和历史两个学科的特点,运用考证、文史互证等传统方法进行研究,该书资料丰富,论证严密,视野广阔,跨越古今,还运用知识与权力的新理论,提出新见,代表了近年来班固和...
关键词:《汉书》 东汉文学 史学 
王充对先秦诸子文风的继承——以名、法二家为中心的考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李浩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1ZW017)。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
关键词:王充 《论衡》 名家 法家 东汉文学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文学与文化》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东汉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学界素无详实系统的研究。张峰屹教授继《西汉文学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之后,新近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东汉文学思想史》。该书细密梳理、深入考察了东汉二百年间文学创作和文学思...
关键词:汉代文学 文学思想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东汉文学 汉平帝 文学创作 光武帝 
东汉文学思想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3期87-88,共2页张峰屹 
如果极为概括地描述东汉二百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它是一个文学逐步实现了独立自足的进程。文学由依附于政治教化,艰难地走向了自立自足。在东汉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值得特别提炼出来。一、理论阐述的...
关键词:政治教化 文学思想 东汉文学 文学创作倾向 独立自足 完全同步 发展轨迹 理论阐述 
东汉文学思想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3-115,共13页张峰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026)。
东汉二百年间的文学思想的发展,走过了由政教附庸到独立自足的艰难历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新旧文学思想交错推衍,纠结前行,到东汉后期,文学终于坚定地走向了它自身。东汉文学发展史中的几个趋新的文学现象——理论阐述的文学思想与同...
关键词:东汉 文学思想特质 文学理论意义 
论《后汉书》李贤注的文学文献价值——以东汉文学研究为中心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共6页高明 
初唐李贤《后汉书注》为现传最早的范晔《后汉书》注释,该书补充疏证《后汉书》史事,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文献。李贤注汇集大量东汉文学作品,为确定后汉作品文本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文学作品辑佚的重要来源。李贤注重词句训释、典故疏解...
关键词:后汉书 李贤注 文学文献 东汉文学 
天命之符与东汉文学的赋颂主题
《北方论丛》2016年第3期7-11,共5页吴子慧 
东汉,谶纬成为显学,学谶之士的地位尤优于经学之士。符命思想深入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歌颂东汉君王的符命之文也就应运而生。符命之文成为儒生文士歌颂帝王勋业,又曲意奉迎的最好媒介和表达形式。天命之符寄托了汉代儒生的颂圣情怀...
关键词:天命之符 东汉文学 赋颂主题 
张衡对东汉文学艺术形象创造的贡献
《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30期464-,共1页柏颖 
张衡作为东汉时期一门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史上为天文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张衡试图运用创新的手法、全新的语言风格、形象逼真的意象来丰富并发展当时的文学艺术形象,推动了东汉社会文学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张衡 东汉文学艺术形象 创造贡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