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

作品数:2649被引量:6219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凯刘赵淼方正崔晓钰欧阳平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T型微通道入口角度对剪切变稀流体微液滴制备影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4年第3期422-431,共10页邢雷 綦航 蒋明虎 张爽 韩国鑫 关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1A2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0406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2E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M730481);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LBH-Z23039)。
为了研究T型微通道入口角度对非牛顿微液滴制备影响,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微液滴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开展高速数码显微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非牛顿微液滴生成频率随着分散相入...
关键词:微通道 非牛顿流体 入口角度 毛细数 微液滴 
流动聚焦型液滴微流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4年第2期159-171,共13页李庆 张艳红 
功能性微球具有比表面积高、性能稳定、形貌多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药物控释、生物医学、污染物吸附和催化剂等领域。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喷雾干燥法、悬浮聚合法、离子交联法、乳液蒸发法和液滴微流控法。液滴微流控技术试剂消耗量低,安全...
关键词:流动聚焦型 功能性微球 微通道 造粒 流动 
液-液两相流体黏度对微通道内流型的影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3年第3期350-358,共9页钱锦远 李文庆 李晓娟 马哲辉 金志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5067)。
为了研究流体黏度对液-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变化。结果表明,当两相流体系中存在高黏度流体时,会加剧两相界面的不稳定性,两相流流型极易向不规则流和环状流转换,且当...
关键词:流型 黏度 微通道 液滴融合 
微通道内火焰淬熄安全尺寸研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2年第6期807-814,共8页朱红伟 朱云峰 冯俊杰 赵磊 马守涛 孙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8249)。
对于可燃气与氧气同时存在的反应体系,为保证反应安全,一般需要将反应物浓度降低,进而导致反应效率下降。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微通道火焰淬熄特性,设计加工了可视化多通道气体燃烧淬熄微反应器,结合高速摄像技术,研究在通道外点火和通道内...
关键词:微通道 可燃气体 火焰淬熄 爆炸极限 安全 
凹穴型微通道液-液两相流动特性被引量:2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0年第6期1360-1367,共8页雷丽 李慧玲 赵玉婷 周乃香 张井志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SF1090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265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8BEE026)。
为了研究凹穴型结构对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结合边缘检测算法(Canny),获得两相流型、液滴长度和膨胀面积等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无量纲液滴长度参数,凹穴微通道内流型主要为膨胀流、过渡流及滴状流。随两相...
关键词:微通道 两相流 凹穴型通道 液滴 流型 
微通道内铜纳米线深度除湿实验研究被引量:3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杨云峰 马学虎 兰忠 郝婷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36002,21476037)
深度除湿或微量湿度调控在材料制备加工、化工及微电子等行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技术需求。利用微通道快速扩散的特点,耦合铜纳米线对低湿空气进一步除湿。对铜纳米线深度除湿过程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证实了铜纳米线物理吸附深度除湿的微观...
关键词:铜纳米线 微通道 深度除湿 吸附 
双T型微通道气液液三相流型分布数值研究被引量:2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王长亮 靳遵龙 田茂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6257)
近年来微尺度气液液三相流因其独特的流动传递特性,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气液液三相流动流体成分多,自由度较高,这也使得流型和分散尺寸的调控成为研究的基础和难点。为了研究双T型微通道内气液液三相体系特征流型的分布情况,对不同...
关键词:微通道 气液液三相 数值研究 流型 
宽高比对矩形微通道内流动凝结的影响被引量:2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年第6期1264-1273,共10页吴春旭 李俊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106);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YFE0133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621062);牛顿基金-中英校企合作项目(UK-CIAPP\415).
基于VOF模型,建立了模拟矩形微通道内流动凝结的三维瞬态数值模型,速度进口采用分相流模型,并考虑速度与液膜厚度的进口段效应。通过对比参考文献流型图,验证了该数值模型。对R32在宽高比分别为2:3、1:1和3:2的三种矩形微通道内流动凝...
关键词:凝结 微通道 Gregorig效应 宽高比 喷射流 
壁面性质对蛇形微通道弹状流传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周云龙 常赫 
采用CLSVOF (coupled level set and volume of fluid)方法,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对矩形截面蛇形微通道内弹状流流动传热进行模拟研究。改变气液相流速,探讨了沿程局部Nu数的变化情况;改变接触角及相对粗糙度,分析其对微通道传热的影响;比...
关键词:壁面性质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传热 
十字型微通道中非定常分散相速度下液滴生成的数值分析被引量: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年第3期522-528,共7页陈珉芮 钱锦远 李晓娟 金志江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17E050002);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05)
微液滴因其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和尺寸效应,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制备微液滴时常使用蠕动泵为流体提供流动推动力。实际上,当时间尺度足够小时,蠕动泵提供的推动力是呈一定周期性变化的,这对液滴的生成来说是一种周期性的扰动...
关键词:微通道 两相流 微液滴 入口流速 流体体积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