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

作品数:2739被引量:3165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冯均科张军建王进喜张淳杨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律与生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辩律师如何与委托人建立信任?
《法律与生活》2023年第1期96-99,共4页杨矿生 
“熟悉了法律条文,却在办案中举步维艰”,这是很多年轻刑事辩护律师遇到的困扰。刚入行的刑辩律师,他们在学校虽然学到了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进行有效辩护,有的甚至屡闯“红线”。如何解决这个普遍的“痛点”?律...
关键词:刑辩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有效辩护 专业理论知识 执业经验 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信任 委托人 
诉讼代理合同纠纷的应诉指南
《法律与生活》2021年第2期36-38,共3页谷绍勇 熊静 
委托人对代理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产生争议,将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所)起诉至法院的案件屡见不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案件的发生?下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将对此进行阐述和解读。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 诉讼代理 合同纠纷 代理律师 律所 中级人民法院 委托人 
善于伪装的兵哥
《法律与生活》2018年第8期64-64,共1页张桂茹 
一天上午,一名交通肇事案被告人的委托人准时走进律所。他五十多岁,个子不高,穿着可以说朴素到寒酸;但他身板笔直、眼睛有神,自称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们暂且叫他兵哥。兵哥身后跟着一名不停打电话、全身穿戴名牌的年轻人。兵哥说,...
关键词:伪装 交通肇事案 退伍军人 委托人 被告人 打电话 年轻人 包工头 
李母的试探
《法律与生活》2018年第3期64-64,共1页张桂茹 
在1996年执业初期,我的案源很少。一位法律工作者朋友向我推荐了一宗抢劫案件,委托人是犯罪嫌疑人李强的母亲。尽管她委托我了,但从她的眼神看得出,她不是很信任我。当时,我想我可以以自己的行动获得委托人的信任。于是,我马上与...
关键词:法律工作者 犯罪嫌疑人 抢劫案件 委托人 信任 案源 侦查 
李一男归来: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过山车
《法律与生活》2018年第2期30-32,共3页彭东 刘景丰 
2017年12月2日,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美竹接到来自委托人久违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李一男告诉陈美竹自己已经出狱,重获自由身。从2015年6月3日被刑拘至2017年12月2日出狱,李一男服刑30个月。
关键词:李一男 过山车 律师事务所 人生 委托人 电话 陈美  
理发店女老板被老情人推入诈骗旋涡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2期36-37,共2页王永杰 
每一次看到委托人在永杰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我们都倍感欣慰,这也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肯定。在这些众多的无罪辩护案件中,有一起案件的办案过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那封来自看守所的信。
关键词:理发店 诈骗 情人 老板 无罪释放 司法机关 无罪辩护 委托人 
不可不知的律师风险代理“禁区”
《法律与生活》2016年第21期36-37,共2页柳双双 
事件回放 律师事务所在代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过程中,因委托人一时拿不出委托代理费,律师提出可进行风险代理,待委托人赢了官司之后再行支付代理费用。于是,双方约定诉讼结束后按胜诉金额的15%收取律师费用。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 风险代理 禁区 代理费用 赔偿案件 交通事故 律师费用 委托人 
代办员不合办理退休
《法律与生活》2006年第8期62-62,共1页张志安 
一位邮政委托代办员对记者说:他从事委托代办邮件投递多年,特向邮局申请办理退休,但邮局认为他不属邮局职工,不予办理退休,不仅如此,还终止了委托代办协议,他咋都想不通。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代办员与职工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我国...
关键词:代办员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 委托人 委托合同 退休 邮政企业 邮政业务 
高收费考验律师信用被引量:1
《法律与生活》2004年第16期25-27,共3页赵晓秋 
售楼处买房的人:找律师是好,但是律师收费太高,要我的两个平方米! 到法院起诉的人:我找过律师,他们收费太没谱了,从3000到20000,开什么价的都有。 法院外参加诉讼的被告:我没钱,律师能给我打官司吧?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 美国律师协会 律师收费 高收费 律师服务 委托代理 委托人 教育整顿 司法行政机关 
私家侦探的尴尬
《法律与生活》2004年第14期21-23,共3页李冬莉 
一个行业存在了11年,却没有一个合法的地位和准确的名称。私家侦探业反映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判断一种行为正当与否,其标准是“需要即存在,存在即合理”,还是“首先看它是否具有合法性”?
关键词:私家侦探 私人侦探 筹备会 隐私权 委托人 直接损失 行业自律 律师事务所主任 调查业 社团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