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运动

作品数:21被引量:30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徐义刚何斌肖龙王雅玫冯少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相关期刊:《石油实验地质》《浙江国土资源》《岩石学报》《天然气工业》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蜀南自贡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成因及地震预测方法被引量:1
《石油物探》2024年第2期437-448,471,共13页王雷 纪学武 屈卫华 孙增玖 柯钦 孙国翔 查小军 陈迎楠 李瑞珍 
中国石油“十四五”科研课题(2021DJ3503)资助。
近年来,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大量非构造圈闭钻井获得高产,证实了岩溶储层是茅口组岩性气藏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但岩溶储层的成因及地震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不同地区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不尽相同。通过对蜀南自贡地区茅口组构造特征、...
关键词:蜀南自贡地区 茅口组 岩溶储层成因 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东吴运动 内幕型岩溶 表层型岩溶 
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展布与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关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24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第3期575-585,共11页刘冉 罗冰 李亚 邱楠生 王尉 张宇 何青林 裴森奇 
“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四川盆地二叠系—中三叠统大型气田富集规律与目标评价”(2016ZX0500700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二叠系火成岩成藏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9ZD01)。
综合应用野外剖面、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及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末期岩溶地貌特征、二叠系火山岩分布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二者关系探讨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茅口组沉积末期,受早期岩浆活动与拉张背景形成...
关键词:四川盆地 二叠系茅口组 火山岩 东吴运动 岩溶古地貌 
江西萍乐坳陷区东部中二叠世火山岩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
《地质通报》2017年第2期477-484,共8页黄传冠 吕少俊 贺彬 周志强 熊乔岭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江西龙头岗-焦塘地区铜钼多金属矿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4057101)
在萍乐坳陷区东段的鸣山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及安山玄武岩,故将其命名为鸣山玄武岩。该套火山岩呈似层状夹于中二叠统鸣山组薄层状硅质岩与硅质页岩之间,可见气孔构造及大量杏仁体,厚约15m...
关键词:中二叠世 火山岩 萍乐坳陷区东部 东吴运动 江西 
四川盆地开江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1
《天然气工业》2015年第9期35-41,共7页梁东星 胡素云 谷志东 袁苗 石书缘 郝彬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塔里木等盆地及邻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1ZX05004)
开江古隆起是四川盆地内的三大古隆起之一,也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前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的形态,未系统阐述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为此,基于区域地质、野外露头与钻井等综合资料,分析...
关键词:四川盆地 开江古隆起 形成演化 平行不整合 云南运动 东吴运动 印支运动 气藏形成 
四川盆地东吴期泸州古隆起与茅口组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分布被引量:28
《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第4期411-415,共5页姜自然 陆正元 吕宗刚 杨坚 
四川省重点科技项目(07JY029-144)资助
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是中国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东吴运动在四川盆地内部发育了泸州古隆起,导致了茅口组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和岩溶储层的形成。利用大量钻孔资料编制了泸州古隆起上二叠统沉积前的古地质图,恢复了东...
关键词:泸州古隆起 东吴运动 茅口组 中二叠统 缝洞储层 四川盆地 
二叠纪东吴运动的沉积响应差异:来自扬子和华夏板块吴家坪组或龙潭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研究被引量:42
《岩石学报》2013年第10期3592-3606,共15页梁新权 周云 蒋英 温淑女 付建刚 王策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8089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5023-004-011);国土资源部公益科研专项(201211024-03);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CX1-YW-1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80;41072081)联合资助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
关键词:LA—ICPMS 锆石U—Pb年龄 碎屑锆石 吴家坪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二叠纪 扬子与华夏板块 
东吴运动的沉积学响应——以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不整合面为例被引量:21
《地层学杂志》2011年第3期299-304,共6页李旭兵 曾雄伟 王传尚 刘安 白云山 
中上扬子海相含油气盆地分析与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调查评价(121010733505);"黔江及邻区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及地层对比研究(1212011120968)"项目
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广泛发育了岩溶角砾岩,并形成了一个分布范围广阔的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特征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上覆孤峰组与龙潭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东吴运动为两幕式构造运动,上述现象正是东吴运动Ⅰ幕、Ⅱ幕在...
关键词:不整合面 东吴运动 茅口组 二叠系 湘鄂西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被引量:21
《地质学报》2007年第11期1518-1525,共8页陈维涛 周瑶琪 马永生 杨恒书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合作项目(编号06370502000116)资助的成果。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
关键词:茅口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龙门山地区 地壳运动 
中国南方东吴运动的特征被引量:10
《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第S1期3-5,共3页燕继红 申继山 
东吴运动是中国南方发生于早、晚二叠世之间的地壳运动。在中国南方,东吴运动大致以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为界,其东以挤压汇聚作用为主,其西以张裂作用为主。根据东吴运动在各地表现出来的强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将其在中国南方划分出...
关键词:中国南方 东吴运动 强度分区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被引量:108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89-96,共8页何斌 徐义刚 王雅玫 肖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No .40 2 34 0 46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A1 5 -0 41 1 0 7) ;国家"973"项目 (G1 9990 432 0 5 )
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 ,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通过对上扬子茅口组对比、不整合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结合对华南地区二叠纪的地层、沉积...
关键词:东吴运动 扬子地台 二叠纪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地壳抬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