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方

作品数:12被引量:3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鲁玉辉张文选连建伟胡正刚易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医药》《新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江苏中医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方和温病方在呃逆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李岩 王垂杰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种疾病过程中均可出现,虽为小疾,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关于呃逆的论述及相关方剂,探讨经方、温病方在治疗呃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温病方与经方的传承...
关键词:经方 温病方 呃逆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金陵名医张简斋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经验被引量:5
《江苏中医药》2020年第11期1-5,共5页李华伟 易岚 倪斌 王钢 邹燕勤 
张简斋先生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吴鞠通、叶天士等温病大家的学术思想,善于运用温病方治疗内科杂病,常用三仁汤、沙参麦冬汤、宣痹汤和宣清导浊汤等化裁,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并且有所创新。通过整...
关键词:内科杂病 三仁汤 沙参麦冬汤 宣痹汤 宣清导浊汤 张简斋 南京 民国 
连建伟教授温病方桑菊饮运用经验浅析被引量:5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1期904-907,共4页胡正刚 连建伟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温病名方桑菊饮的临床经验、特色及灵活加减法。[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具体运用桑菊饮的五则典型代表性病案,通过文献引用、医案评析、连师按语、学习者思考、对比总结等形式详细地归纳分析病案。[结果]连建伟...
关键词:桑菊饮 辛凉轻剂 名老中医经验 连建伟 温病学 外感发热 
伤寒方四逆散合用温病方升降散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第36期71-72,74,共3页邱铃铃 
目的观察伤寒方四逆散合用温病方升降散治疗偏头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治疗组为住院期间合用二方治疗的,对照组为非用二方治疗的各25例,根据病例资料评估其头痛指数变...
关键词:四逆散 升降散 偏头痛 TCD 
温病方中辛味药“开郁”的应用被引量:5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2期318-320,共3页鲁玉辉 
温病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在祛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邪能外透。热象偏重是温病主要特点,清热祛邪是其大法,辛味药物似应少用,然温病方中却以辛味药物与其它药物巧妙配伍,针对温病之热常有"郁"的特点,使其祛邪开郁、透邪外达之功具事半功...
关键词:温病 辛味 祛邪 
试论温病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被引量:11
《河南中医》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楼友根 
关键词:达原饮 三甲散 升降散 银翘散 加减正气散 增液汤 复脉汤 角药 配伍 
再论温病方治疗杂病——兼论温病方症与辨温病方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7-10,共4页张文选 
温病方治疗杂病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忽视了温病方症及辨温病方症论治体系的研究 ;二是没有重视温病学中杂病辨治理论的研究。未来温病学应努力从以下四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①加强温病方症的研究 ;②深化辨温病方症...
关键词:温病方 治疗杂病 温病方症 温病辨证 
孟澍江教授学术思想纂要
《中医药学刊》2001年第5期415-417,共3页杨进 戴春福 
孟澍江学承清代江浙医家 ,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尤有深研 ,推崇叶天士诊治温病和杂病之说 ,尤其擅长把温病方用于杂病的治疗中 ,创立现代温病学体系 ,补充和完善了温病预防内容。孟澍江强调指出 :对邪热的治疗 ,首先...
关键词:孟澎江 学术思想 温病学 表证 温病方 杂病 
浅谈温病方组方规律
《新中医》2000年第2期57-57,共1页史志云 黄英赪 
关键词:温病方 组方规律 
温病方治疗男科病举隅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27-28,共2页王炳炎 郭慧芳 
温病方治疗男科病举隅河北省磁县中医院王炳炎,郭慧芳(056500)1三仁汤治疗湿热类前阴病三仁汤是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治疗湿温的方剂,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者.男科的许多前阴病常以湿为首发症状,或为湿热,或为湿...
关键词:温病方 男性病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