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保护

作品数:655被引量:124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林继富谈国新王永桂孟荣涛刘魁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化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见证十年变迁路绘就客家新画卷--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纪实
《文化月刊》2023年第4期34-35,共2页温建宁 魏嘉星 曾小军 
古人云:“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被世人称为“客家摇篮”。随着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为“国字号”工程,...
关键词:客家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 客家民系 客家先民 文旅融合 整体保护 国字号 十年 
关于建设高要春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思考
《文化月刊》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邓正恒 
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度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肇庆高要春社保护与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DF—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要春社历史悠久、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以社稷信俗为精神内核,能连结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心理,建构民俗认同,增强国家认同。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众广泛参与高要春社民俗活动,当...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要春社 文化生态保护区 对策 
浅议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被引量:1
《文化月刊》2022年第6期53-55,共3页黎庆慧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们对非遗保护方式的创新和探索,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新尝试。文章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围绕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依据和对策进行论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 应对策略 
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综述被引量:2
《文化月刊》2021年第6期40-44,共5页 
2012年12月,文化部批准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实验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市15县,境内居住着苗、侗、汉等46个民族,总人口488.6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1....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 贵州省东南部 生态环境 工作综述 聚居区 黔东南 少数民族 苗族 
景德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
《文化月刊》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李抗 
2021年元旦,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江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启动。此次活动结合现场展销和...
关键词:信息化委员会 中共江西省委 文化生态保护区 客家文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络安全 展销 
苏州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价值被引量:1
《文化月刊》2015年第10Z期121-123,共3页冯菲 
2006年,《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设立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自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大幕正式拉开。苏州市文化资源丰厚,早在2004年就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十...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 民间文化保护 文化发展规划 生态保护区 民族民间文化 大幕 城乡一体化 物质文化遗产 
五年浴火新生路 凤飞羌舞大秦岭
《文化月刊》2013年第5期19-23,共5页翟肖波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指示精神,文化部与四川省、陕西省积极配合,商讨地震灾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方案。2008年10月,文化部正式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人民大会堂 羌族文化 新生 秦岭 汶川特大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掷地有声
《文化月刊》2011年第11期8-8,共1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是经济开发区,也不是文化产业园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必须遵循自身特有的规律,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在保护实践中努力探索正确把握好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 合理利用 经济开发区 保护区建设 产业园区 传承发展 保护传承 实验区 
文化生态保护的范本——平江路
《文化月刊》2011年第11期98-105,共8页李萌 
在中国最古老的石刻地图——宋朝《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它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可...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 平江 范本 文化历史 苏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