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休闲

作品数:913被引量:67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霄羽黄项飞董长春丁雨莲梁柏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陶文明博物馆:探寻泥与火的魅力
《北京支部生活》2025年第2期70-73,共4页董瑞 李爽 
古陶文明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观园北门,于1997年6月15日对外开放,是北京市最早的4家民办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由诗人、书法家、画家、收藏家路东之创办,集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古陶,是泥土...
关键词:民办博物馆 文化传承 文化休闲 艺术结晶 北京市西城区 人类文明 大观园 见证者 
文化休闲热背景下新型基层阅读空间建设策略研究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杨婷 
文化休闲空间是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场所,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热情和需求,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供更多的包括阅读空间在内的文化休闲空间。本文从我国基层阅读空间建设现状、新型阅读空间的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困境与对策等角度探讨...
关键词:文化休闲 阅读空间 文旅融合 
走进博物馆 感受文化魅力
《初中生天地》2024年第35期4-7,共4页华攀 
博物馆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历史长卷、一座文明交融的文化桥梁、一本翻不尽的未来之书。近年来,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参观博物馆也日渐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探寻...
关键词:文化魅力 文化休闲 博物馆 青少年 美好生活 文化桥梁 跨越时空 感受 
文化休闲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年第10期35-37,共3页马艳哲 
进入新时期,文化休闲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用户的文化休闲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将阅读功能与休闲功能有机结合,打造集阅读、体验、交流、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精神文化活动高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文化休闲 服务创新 文旅融合 
守护旧时光 古韵新风尚
《当代贵州》2024年第31期25-25,共1页陈香琳 
2关注点历史文脉琳琅满目的美食,鳞次栉比的商铺,流光溢彩的灯光……恰逢周末,贵阳市南明区曹状元街区热闹非凡,市民和游客纷纷来此打卡游玩。曹状元街区位于南明河甲秀楼以北方向,地处南明区中心核心区域,这里是集状元文化、历史文化...
关键词:美食文化 文化休闲 甲秀楼 南明河 历史文脉 市民休闲 核心区域 体验展示 
嵌入式养老服务:满足社区居民“老需求”
《江淮》2024年第8期50-51,共2页褚卫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
关键词:国家发展改革委 嵌入式服务 文化休闲 全生命周期 中国式现代化 社区公共空间 人口发展战略 体育健身 
面向文旅融合的档案馆文化休闲功能拓展路径研究
《山西档案》2024年第7期103-106,共4页王齐 李玉静 
2024年度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调研项目研究课题“石家庄城乡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4dyyb19)。
文旅融合发展为档案馆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拓展文化休闲功能成为新时代档案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梳理档案馆文化休闲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档案馆文化休闲功能拓展的理论基础,并从服务理念创新、资源...
关键词:档案馆 文化休闲 功能拓展 文旅融合 
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理财(公司理财)》2024年第6期3-3,共1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扩大内需 文化休闲 新动能 消费增长点 旅游深度融合 智能家居 国货 
文旅“新名片”吸引民众乐游京津冀
《财富生活》2024年第11期17-18,共2页徐婧 
一水联通三地,清波映照古今。如今,千年流淌的运河,重现昔日风采,让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交流拥有更多可能。在北京,十年来,大运河畔每年都有新变化。北京城市绿心公园开园迎客,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盛装亮相,北京( 通州) 大运河文化...
关键词:京津冀 文化休闲 大运河 旅游景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 文化交流 三大文化 
清代满洲士人肖像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呈现:以永忠写真像为中心
《形象史学》2024年第2期234-251,共18页刘惠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文化史视野下清代满洲士大夫的交流空间与精神世界”(项目编号:2020M680633);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23LGMZX-06)资助
绘像写真并非来源于满洲文化传统,而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清代帝王的推崇之下,日渐成为备受满洲士人青睐的文化休闲风尚。透过肖像创作,清代满洲士人不仅构建了人物形象与特定场景有机融合的多重空间,以此折射出像主独特的生活经历...
关键词:肖像艺术 意境表达 文化休闲 精神观念 多元一体 肖像画 文化符号 清代满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