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协

作品数:375被引量:22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段从学邓牛顿熊辉彭玉斌陈思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中国台湾思考“国民革命”——再谈1926-1927年中国台湾知识界的“中国改造论”辩论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3期363-375,共13页欧阳月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字文化圈’视野下的国语运动研究”(20XJC751004)的阶段性成果
1926年8月29日,中国台湾文化协会理事亦是《中国台湾民报》创办者之一的陈逢源,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最近之感想(二)——我的中国改造论》,由此引发了与许乃昌、蔡孝乾、翁泽生之间以《台湾民报》为发言场域的一次公开辩论。他...
关键词:台湾民报 文协 国民革命 台湾文化协会 中国社会性质 往何处去 中国台湾 翁泽生 
“合法的秘密工作者”——左联解散后多数盟员的去向问题(1936-1938)被引量:3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3期139-157,共19页郭帅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19ZDA274)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抗战爆发前,所有左联组织被解散,左翼作家们去了哪里?现有文学史似乎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认识:左联解散后,左翼作家们加入了旨在“集合全国文艺工作者”②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写作抗战文艺作品,从而实现了“左联...
关键词:左翼作家 抗战文学 左翼文学 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文艺工作者 左联组织 身份转变 
郭沫若出任“三厅”厅长之动因考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3期216-225,共10页范鑫 
1938年至1940年,郭沫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简称“三厅”)厅长。时处全面抗战初期,战事多胶着不利,郭沫若领导的三厅与老舍主持的“文协”等文艺团体和机构,通力协进,相互配合,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推动了抗战文艺的发...
关键词:政治部第三厅 文协 抗战文艺 文艺团体 郭沫若 抗战初期 老舍 发展与繁荣 
青年写作指导会与《文学修养》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1期228-236,共14页曾祥金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衡派’年谱长编及文献数据库建设研究”(17AZW016)的研究成果
抗战时期成立的青年写作指导会此前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仅见孙玉石在《冯雪峰的珍贵佚诗<呼唤>及<文学修养>杂志》里这样说道:"‘青年写作指导会’,于1942年元旦成立后,为了‘指导青年写作,选拔青年作家’,曾经向全国公开征稿,并在此基...
关键词:青年作家 抗战时期 下属机构 文协 写作指导 冯雪峰 孙玉石 文学修养 
老舍的延安聚谈及其延安书写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4期281-297,共17页蓝善康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艺座谈会研究”(2021KY0035)的研究成果
1939年9月间,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劳团的老舍与延安曾有两度"亲密"接触。从重庆到延安,在地理空间之间游走,对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文简称"文协")的负责人老舍而言自然意味深长。在战时中国,老舍的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
关键词: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个体价值 地理空间 老舍 抗战动员 可比性 战时中国 
摆脱窠臼后的学术探索——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期314-316,共3页彭冠龙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曾在各地建立多处分会,积极开展抗战文艺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全国性文学组织的研究,一直存在由政治话语...
关键词:文艺运动 文协 现代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 学术探索 文艺团体 核心领导 历史面貌 政治话语 从学 
沈从文缺席1949年文代会考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2期114-122,共9页袁洪权 
沈从文缺席1949年文代会,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沈从文缺席文代会存在着多种解释,但有两种观点很有代表性:(1)沈缺席文代会,是中共意识形态的"有意为之";(2)沈缺席文代会,是他文学观念的坚守。观点(1)试图把中...
关键词:郑振铎 历史细节 文协 文物研究 北平和平解放 俞平伯 华北文艺界协会 全国文代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 
历史考辨的“诗学”意义——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2年第1期360-364,共5页李哲 
中国学术一直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而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也都是以"文学史"为基本框架,可以说,"历史"不仅构成了文学学科合法的研究对象,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当然,与历史学...
关键词:文协 文艺运动 从学 新文学传统 中国文学研究 史料工作 通俗读物编刊社 抗战文学 中国文艺社 中国 
《政治的新生》:一项填补高长虹空白的重大发现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廖久明 
高长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不但鲁迅称他在莽原社中'奔走最力',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长期被忽略的著名社团狂飙社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新时期以来,尽管他在思想史上的成就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他的文学成...
关键词:中国现代历史 现代作家 蜚声文坛 文学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运动 救国周报 文协 百花文艺出 
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中心地位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2期63-72,共10页冯宪光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日本不是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但却是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人民伤害最大的国家。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心中永久的伤痛。而抗日爱国斗争...
关键词:中国现代历史 中国国家利益 话剧剧本 '五四'运动 文协 中国现代革命 文化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文学运动 政治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