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再流

作品数:140被引量:59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田毅张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心络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研究进展被引量:2
《疑难病杂志》2023年第2期208-211,共4页袁国强 常成成 张凤虹 李红蓉(综述) 洪衡(审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700500);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创新专项(223777120D)。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可导致心肌彻底坏死、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脏功能受损,左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成为心血管界的一大国际难题和研究热点。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对心肌无再流的治疗优势日益显现,...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无再流 络病理论 通心络 
基于脉络学说“孙络-微血管”概念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防治被引量:8
《中国中医急症》2023年第2期256-259,共4页袁国强 常成成 王芳 刘霞 张凤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700500);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创新专项(223777120D)。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是目前心血管界的重要难题与热点研究领域。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析心梗后无再流的病机、治疗原则、辨证分型与组方用药;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对心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脉络学说 孙络-微血管 无再流 
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年第3期448-451,583,共5页吕忠英 李鹏 王娟 阿布都·苏迫尔 巴·巴音斯勒玛 郑丽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1D01C439)。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
关键词:微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载脂蛋白比值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 相关性 
中药通心络防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无再流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被引量:21
《疑难病杂志》2022年第7期675-682,共8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组 通心络防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无再流专家共识编制组 贾振华 杨跃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心肌梗死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迄今国际指南对心肌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多种防治措施均未有明确推荐。近年研究显示,通心络能够有效减轻心肌无再流、缩小心肌梗...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无再流 PCI 通心络 专家共识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实用医学杂志》2018年第16期2761-2765,共5页郭舜奇 王文亮 罗燕华 范景如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B03030127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及无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全部为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再流病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前列地尔组。术中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后,硝...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疗法 前列地尔 无再流 慢血流 
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被引量:4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年第4期12-13,共2页周姝 卜法芹 周凡 李世勋 亓俊杰 王岩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山莨菪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再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第5期23-28,共6页蒋萍 姚懿 宋莹 许晶晶 马元良 唐晓芳 姜琳 王欢欢 赵瑋 张雪 刁晓林 杨跃进 高润霖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486)
目的评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无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4511例UAP患者。空腹12h采集静脉血检测MPV,根据MPV值使...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 平均血小板体积 无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6年第10期92-92,F0003,共2页
2015年l2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承担的“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项目研究成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杨跃进教授作为西医专家开展中药通心络研究获奖,说明中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防治 再灌注 机制 中医药现代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 科学技术 研究成果 
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被引量:3
《中国科技成果》2016年第12期73-74,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介入或溶栓)后,约37%的患者心肌并没有恢复有效血流灌注,称为“心肌无再流”现象,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但其核心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临床上现有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并不确切,是AMI再灌注治疗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药物防治 机制 血流灌注 AMI 治疗 世界性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再流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李彬 
沧州市科技局项目(13130210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是指持续性的严重心肌缺血导致机体出现心肌局部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闷、胸痛、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1]。临床上通常采用经皮冠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持续性胸闷 急性坏死 胸痛 心源性休克 下壁 冠心病病变 射血分数 压榨性疼痛 手术预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