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机制

作品数:628被引量:492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守彪夏斌李三忠任建业李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地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GPS数据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现今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地质学报》2024年第4期1114-1128,共15页韦少港 徐锡伟 武艳强 梁诗明 罗佳宏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业务专项(编号ZDJ2019-01);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启动专项(编号KYZ2022017Q);国家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419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04078)联合资助的成果。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是地壳缩短和构造旋转变形十分强烈的部位。本文收集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段的最新GPS速度场资料,采用“二维张力样条”方法计算获得区域构造应变场,研究其现今地壳运动与构...
关键词: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GPS 现今地壳形变 构造应变场 动力学机制 
华南东部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成像与深部动力学机制被引量:6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6期1295-1315,共21页韩如冰 杨顶辉 李秋生 黄荣 张洪双 李江涛 陈昊 叶卓 符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962110、41774113、42174069、41874055、42104099)资助。
华南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和后撤过程.在岩石圈总体伸展的背景下,接收函数、背景噪声等成像结果揭示华南东部存在“Y”型地壳极薄区域,但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和机制尚存争议.本文利用近年来布设于华南...
关键词:华南东部 密集台阵 接收函数 “Y”型地壳极薄带 板片断离 
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的板块边界地壳形变应变特征分析
《华南地震》2021年第3期122-131,共10页王栋 赵旭坤 刘望明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2017]1054);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第一批科研基金项目(KY2020-09)联合资助。
北美板块边界属于地震高风险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壳形变及应变的变化特征,本文利用北美板块边界PBO网络1997-2008年的GNSS高精度速度场信息,基于欧拉旋转矢量扣除背景场刚性运动后,顾及区域速度场的统计学原理,利用球面最小二...
关键词:GNSS 最小二乘配置 地壳应变 动力学机制 
天山构造带地震各向异性及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地震》2019年第4期589-601,共13页鲍子文 高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32)资助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而地震各向异性是区域构造深部动力学机制的一个重要性质。研究表明,天山构造带上地壳各向异性结果呈现区域性分区,受到构造带与断裂走向和区域应力影响;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结果...
关键词:天山构造带 地震各向异性 地壳与上地幔 双层各向异性 应力 构造 动力学机制 
关中盆地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
《山西地震》2019年第3期39-41,共3页闫俊义 吕睿 赵涛 王莹 白若冰 古云鹤 
通过收集整理关中盆地1972-2018年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其震源破裂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反演得到关中盆地地壳应力场特征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261.8°,倾角48.8°;中等主压应力轴方位74.3°,倾角40.9°;最小主压应力轴方位167.4°...
关键词:震源机制 地壳应力场 动力学机制 关中盆地 
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山西地堑系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特征被引量:5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第2期195-198,246,共5页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53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02081,40802075);国土资源大调查资助项目(1212010914015)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7年的GPS复测资料,建立起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内部地壳运动的细节特征,并利用图形单元法分析了其应变场的分布特征,深入剖析了地壳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得出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变场以NW...
关键词:山西地堑 GPS 应变特征 动力学机制 构造事件 
台湾-吕宋会聚带的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2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12期3016-3025,共10页孙金龙 徐辉龙 曹敬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933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课题(KZCH2-YW-Q05-04-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0806)资助
要南海东部的台湾-吕宋会聚带是南海四个边界中构造背景最为复杂、构造活动最为活跃.本文收集该区的GPS速度场资料,通过对速度场进行样条插值获得了该区连续的速度场、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等结果.研究发现,该区的地壳运动受西北...
关键词:台湾-吕宋会聚带 现时地壳运动 应力场 应变率 GPS 
“南海及其邻区深地震探测与地壳结构研究”专辑征稿启事
《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第2期25-25,共1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您好! 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地球形成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是探讨构造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深地震探测技术以其分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始终在深部结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深部地壳结构 深地震探测 专辑 邻区 南海 动力学机制 形成演化 深部结构 
川西地区的地壳均衡状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9
《第四纪研究》2010年第4期662-669,共8页张永谦 王谦身 滕吉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及其大区动力环境研究"(批准号:2008CB4257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008-2012)资助
基于Airy地壳均衡理论,计算了川西地域(28°~32°N,99°~105°E的范围内)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由实际重力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厚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了该区的地壳均衡状态。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以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系所...
关键词:川西地域 地壳均衡 动力学机制 
青藏高原东缘上地壳的拱起冲断作用与汶川地震的动力学机制
《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第4期7-7,共1页张世民 谢富仁 黄忠贤 任俊杰 
根据数字高程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在侧向生长的过程中,其东缘的高程在龙门山一带不仅没有衰减,反而在强烈侵蚀的地表环境下,有600m左右的增高,隆起范围可达到150km宽,远远大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宽度(图1)。野外地质调查与区域地质构...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冲断作用 上地壳 动力学机制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 汶川 拱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