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栓

作品数:1923被引量:525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赵明彭师奇张筱宜吴建辉王玉记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医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同种类脂肪酸含量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5期325-331,共7页韩国靖 刘炎东 曲乐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020490、82200450);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培育计划扬帆专项(2022YF1458400)
目的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同种类脂肪酸的含量。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4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M(Q_(1),Q_(3))]为68.5(63.5,72.3)...
关键词: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脂质组学 质谱分析 脂肪酸 
对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的非卧床患者应用抗凝治疗预防动脉血栓无效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42期3409-3409,共1页应小盈(编译) 卜军(编译) 
肿瘤患者临床特征、肿瘤分期、抗肿瘤治疗(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如贝伐珠单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三方面因素,均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高凝状态,使肿瘤患者的动脉血栓事件(ATE)风险增加。尽管在非卧床肿瘤患者中,使用低分...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 抗凝治疗 内皮细胞功能 卧床患者 肿瘤分期 高凝状态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动脉血栓 
第542例间歇性跛行—腹胀—突发腹痛
《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第25期1994-1997,共4页齐婉婷 郑华 任新瑜 赵久良 蒋颖 李梦涛 曾小峰 
本文报告1例以多发下肢动脉、腹腔动脉、主动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诊疗过程中因新发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白塞病累及胃肠道导致小肠穿孔,积极外科手术处理,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好转。最终小肠病理提示小肠...
关键词:间歇性跛行 白塞病 肉芽组织增生 腹腔动脉 下肢动脉 小肠穿孔 外科手术 动脉血栓 
直肠黏膜下动脉血栓误诊为黏膜下肿物一例
《中华医学杂志》2019年第46期3669-3670,共2页李颖 胡海清 
本文报道一例因间断恶心1个月人院的女性患者。结肠镜示直肠多发黏膜下隆起,综合其形态、大小、质地、表面色泽等特征分析,内镜诊断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活检未取到阳性组织,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未见肿大淋巴结及可疑转移灶...
关键词:动脉血栓 黏膜下肿物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误诊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脑保护策略及效果被引量:4
《中华医学杂志》2019年第37期2916-2920,共5页甄雅南 刘晓鹏 林凡 杨煜光 孙光 张亚军 王莉芳 翟振国 谢万木 万钧 陶新曹 段军 李爱莉 刘鹏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术中脑保护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间25例PTE手术资料。全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术中采用严格...
关键词:血栓栓塞 高血压 肺性 动脉内膜切除术 治疗结果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国专家共识(2017)被引量:148
《中华医学杂志》2018年第6期408-417,共10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静、动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专家 中国 动脉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血小板计数 不良反应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的循证进展被引量:7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6期3667-3670,共4页任静 翟振国 门剑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2016YFC0905600,2016YFC090560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严重者可导致静、动脉血栓形成。HIT发病率较低,但临...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临床诊疗 循证 动脉血栓形成 住院患者 过度治疗 低分子肝素 
合理把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的适应证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1期1605-1606,共2页韩雅玲 
冠状动脉血栓机制的确立,推动了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血栓抽吸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指南建议与临床应用也受到较大影响。手动血栓抽吸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REMEDIA、EXPIR...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栓 血栓抽吸 适应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42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1期1624-1632,共9页
概述 1912年,Herrick首次阐述冠状动脉血栓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1980年DeWood等证实,在4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88%的梗死相关血管存在血栓。2007年Sianos等也发现,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栓 血栓抽吸 临床应用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专家 冠状动脉造影 
磁敏感血管征的血栓负荷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3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期7-11,共5页黄月 梅文丽 刘慧勤 李永丽 陈祖芝 李冬冬 张杰文 
河南省科技公关计划项目(162102310295);河南省医学科技公关计划项目(201602179)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磁敏感血管征(SVS)在探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敏感血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