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后期

作品数:64被引量:13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袁宝龙王勇惠强张璞程志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汉中后期边疆治理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南海学刊》2024年第5期58-71,共14页袁宝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3VLS017)。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
关键词:西汉中后期 边疆治理 转型 重构 
汉代民俗钱演绎社会百态
《中国收藏》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王纪洁(文\图) 
西汉中后期,统治者实行“省苟事,薄赋敛,夺民时”政策,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政治局势的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也在发生了转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种器物的用途、造型、功能的要求较之秦代有...
关键词:政治局势 社会百态 薄赋敛 民俗 安居乐业 西汉中后期 秦代 汉代 
从出士简牍管窥西汉中后期的今隶发展及书写特征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23年第5期54-59,共6页张希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秦汉简帛视域下的隶变研究”(批准号:20BF085)阶段性成果。
一、武帝中晚期及其之后的今隶发展与“八分”范式的确立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论》中说:“可以把武帝中晚期看作隶书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前一阶段的隶书既可以称为早期隶书,也可以称为古隶。后一阶段的隶书既可以称为...
关键词:古隶 裘锡圭先生 隶书 汉隶 书写特征 八分 文字学 
从《肩水金关汉简》看西汉中后期河洛地区的征发制度——以河南郡为例
《西部学刊》2023年第11期89-94,共6页李远 
河洛地区是西汉的重要经济区,河南郡是河洛地区的重心,故而在西汉政府眼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肩水金关汉简》所记载的资料入手,探究西汉政府中后期关于西北地区在河南郡的徭役征发制度。从征发人员的人数、爵位、戍卒与田卒的征调、...
关键词:肩水金关汉简 西汉 河南郡 征发制度 
制造“道不拾遗”:西汉中后期两种地方治理模式的竞争——以《汉书》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政治学》2023年第1期67-88,130-131,共24页罗雪飞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秩序重建视角下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22FZZB00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案例库建设”(YB202006)的阶段性成果
“道不拾遗”作为《汉书》描述良好社会秩序和优良地方治理的词汇,在《酷吏传》和《循吏传》中均有出现。这种秩序的形成有两种路径:一是酷吏凭借法律深文周纳残酷施政,严格控制社会所塑造的“法家威权制民型”地方治理模式;二是循吏推...
关键词:道不拾遗 地方治理模式 法家威权主义 儒家父爱主义 《汉书》 
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封建制度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年第6期110-112,共3页张英梅 张玉林 
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从董仲舒为王国相看西汉封建诸侯问题研究》(项目号:20210301183)。
董仲舒从天道在于生民、养民、活民的经学角度,否定了皇子必须为诸侯王的正当性,为西汉中后期人们认识、接受诸侯王有君位而无君权的现实,做了理论上的准备;明确否定了君王亲属拥兵的正当性,划清了君王(公权)与君亲(私权)在兵权上的界限...
关键词:董仲舒 西汉 封建制度 诸侯 春秋繁露 
西汉中后期中央权力结构的调整及政治形势的演进
《社会科学动态》2021年第2期75-84,共10页袁宝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秦汉边疆思想研究”(19FZSB026)。
秦汉之际,中央权力结构的调整与政治形势的演进成为政治文化体系探索建构的核心问题,尽管有着汉承秦制的历史大背景,但是秦汉两朝依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汉武帝在“独尊儒术”的同时创建内朝,在儒术的“缘饰”下完成了新时期中...
关键词:西汉 权力结构 政治形势 
西汉中后期儒生政治的勃兴与极端化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袁宝龙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秦汉边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FZSB026)阶段性成果。
宣元之际为西汉经学迎来重大转折的重要时期。随着经学进入极盛时代,儒生政治亦由此勃兴,由于儒学本身的理想化特征,儒生政治也始终表现出鲜明的理想化特质。缺乏政治实践与斗争经验的儒生走进权力中央,面对元成时期频发并至的现实危机...
关键词:西汉 儒生政治 极端化 
西汉中后期的改制运动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实践被引量:4
《哲学动态》2019年第10期40-47,共8页曹婉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面上资助项目“西汉改制运动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实践研究”(2018M641596)的阶段性成果
西汉一朝,由儒生们倡议、主导的改制运动成为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活动。汉武帝的“太初改制”虽然在正朔、祭祀、官制、明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并未实现以儒家教化矫正秦政流弊的诉求。由对“太初改制”的不满,加上儒...
关键词:西汉改制 儒家政治哲学 政治实践 
灾异感应观念下的西汉中后期政治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26-28,共3页牛杰群 
西汉昭宣时期的灾异学说具有限制帝王行为的功能,皇帝根据灾异感应来修正自己的行政过失,缓和社会矛盾与社会危机,从而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局面。元成时期,皇帝虽然常下"罪己诏",但多借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并通过策免大臣来回应灾异。大...
关键词:灾异感应 西汉中后期 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