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纹豆芫菁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兆芬黄文华许友勤曾雪爱石丽金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昆虫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细纹豆芫菁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昆虫学报》2012年第7期860-868,共9页姜鸣 霍棠 吕淑敏 张雅林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5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1405)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RACE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甲羟戊酸途径 
细纹豆芫菁交配与繁殖力的关系被引量:6
《昆虫知识》2005年第5期550-553,共4页杨兆芬 许友勤 檀东飞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97022)。
将采自野外的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imiMkl的雌雄成虫各50头在室内进行人工随机配对,共发生75次交配,平均交配1.5次。雄虫1生可交配0~4次,雌虫0~2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88±55)min,交配持续时间与交配次数之间、交配持续时间与繁...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交配 繁殖力 性感受性 交配因子 交配次数 细纹豆芫菁 繁殖力 持续时间 交配因子 卵发生 感受性 产卵前 雌虫 
细纹豆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性行为被引量:4
《昆虫知识》2001年第6期441-443,共3页杨兆芬 刘广昌 张皮凤 江海泉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文对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eimiM kl和大斑芫菁MylabrisphalerataPallas的求偶和交配过程进行了描述。列举了芫菁亚科 5族 1 3属 3 4种芫菁的性行为 ,并讨论了雄成虫在形态构造上对求偶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行为。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大斑芫菁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形态适应 性行为 
斑蝥素在细纹豆芫菁成虫体内的变化和配偶间的运转被引量:3
《昆虫知识》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杨兆芬 许友勤 吴春山 王菲凤 
福建省自然基金
将采自野外的同一批细纹豆芫菁成虫用半人工饲料饲养 ,取刚结束交配 (A组 )、交配结束后单养 4天 (B组 )和未交配 (C组 )的两性成虫的血淋巴和各器官 ,分别测其斑蝥素含量。结果显示 ,斑蝥素含量在两性个体内和配偶间的器官间呈规律性...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斑蝥素 运转规律 芫菁料 昆虫 配偶 
半人工饲料对细纹豆芫菁成虫的正效应被引量:7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84-86,共3页杨兆芬 曹长华 石丽金 曾雪爱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70 2 2 )
用改良的玉米螟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分别饲养同一批采自野外的细纹豆芫菁 Epicautamannerheimi成虫 .1 0天后从两组各取 2 0头雌虫和 2 0头雄虫 ,经解剖、称重和测定各器官芫菁素含量 ,结果显示 :相对于天然饲料 ,半人工饲料对虫体增...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半人工饲料 生殖腺 芜菁素含量 药用 体重 人工养殖 正效应 
两种芫菁生殖系统比较解剖及大斑芫菁生殖腺组织学探究被引量: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87-90,共4页黄文华 杨兆芬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970 2 2 )
通过对细纹豆芫菁 ( Epicauta mannerheimi)和大斑芫菁 ( Mylabrisphalerata)成虫的生殖腺解剖 ,并对大斑芫菁成虫的生殖腺进行组织学研究 ,发现两种芫菁在生殖腺形态上的异同与其分类地位有关 .对大斑芫菁生殖腺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
关键词:细纹豆芫菁 大斑芫菁 生殖腺 组织学 芫菁素 形态学 解剖学 生殖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