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

作品数:213被引量:19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少华程章灿王玲娟王允亮龚世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唐民歌英译文的音乐性研究
《语言教育》2024年第4期12-23,33,共13页呼媛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关键词英译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0BYY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先唐民歌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现在除了歌辞,曲调、乐器、舞蹈已不存在。其音乐性只能依附歌辞本身的内容、形式和韵律的音乐性而存在。先唐民歌口头文学的特征使其音乐性与古代诗歌的音乐性有所不同。英译时,应尽量保留先唐民歌独特的...
关键词:先唐民歌英译 音乐性 内容 形式 歌词 
中国先唐民歌英译述评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8-14,共7页呼媛媛 
厘清中国古代民歌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先唐民歌英译研究的前提。中国先唐民歌英译始于20世纪,有选集著译本和民歌专译本两种形式。选集著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0世纪,可分为纯英译型和研究型两类。民歌专译本的出版主要集中于21世纪...
关键词:中国先唐民歌 乐府民歌 民歌英译 
先唐重阳习俗与文咏——“重阳文咏”之一
《博览群书》2019年第10期102-107,共6页姜剑云 孙笑娟 
“重阳”亦称“重九”。“九”是阳数之极数,两九相逢,乃称“重九”。重阳,作为九月九日这一特殊节日的代名词,文中始见西汉末刘歆《西京杂记》的“三月上巳,九月重阳”;诗中始见梁代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的“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
关键词:重阳节 习俗 先唐 《西京杂记》 “九” 代名词 庾肩吾 陶渊明 
《先唐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年鉴》2017年第1期986-988,共3页古亮 
与两宋之后的情况相比较,先唐文学文献传世数量有限,且大多已为历代学者反复解读和诠释,先唐文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也已被历代学者反复讨论,想要从中找到新的生发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需要相当的学识和胆识。胡旭从事中国古代...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先唐 文学文献 反复 学者 历代 
从先唐画论色彩语汇看绘画色彩观念被引量: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04-108,共5页王玲娟 李燕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3YJA76004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553);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WXY14YJS004)
根据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的先唐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进而分析了先唐各代表时期的绘画色彩观念:丹青与"重色"的色彩观、春秋时期孔子合"礼"的色彩观、春秋时期五行色彩观、魏徐幹的反绘画色彩观、南朝的色彩冷热观...
关键词:先唐 绘画 色彩 观念 
先唐画论色彩语汇探析被引量: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王玲娟 李燕 
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现象与观念--历史艺术学视角下的先唐艺术文献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47);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1-0553)阶段性成果;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先唐画论绘画类语汇研究"(项目编号:WXY14YJS004)阶段性成果
本文根据俞剑华主编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唐代以前的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按时代的先后划分,客观地描写了先唐时期的绘画类色彩语词;其次对这些绘画类色彩语词按照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进行了分类描写分析;最后对其中...
关键词:先唐 绘画 色彩 语词 
先唐河北方言概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09A05)
唐以前的河北方言具有一定特色,极具研究价值,而传世的文献资料也足以支撑研究的需要。通过探讨西汉、西晋和北齐时期的河北方言,可以发现,在分区上,河北方言分别可以划分为五个、一个和一个区;在词汇上,体现着地域特色和汉语演变规律。
关键词:河北 方言 分区 词汇 
《先唐辞赋研究》的新境界
《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3期117-117,共1页刘再华 
关键词:辞赋 先唐 人民出版社 文学研究 楚辞学 相对独立 汉魏六朝 学术价值 文体学 文章 
独造之域的开掘与文学本位的固守——郭建勋《先唐辞赋研究》简评
《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144-144,共1页刘伟生 
关键词:辞赋 先唐 文学本位 2004年5月 简评 人民出版社 研究成果 文学研究 汉魏六朝 楚辞学 文体学 骚体 
先唐诔文的体式演变被引量: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86-90,共5页陈恩维 
诔文体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演进。先奏诔文初具雏形,然体式尚不稳定;汉诔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魏晋以来诔文主要通过写哀部分的句式改变方面实现诔文体式的革新。
关键词:骚体句 先唐 诔文体式 汉代 其时性 述德 四言句 魏晋 写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