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文学

作品数:24被引量:4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寿桐张光芒李俊国黄静刘海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澳门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南方文坛》《民族文学》《文艺理论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郁达夫的“反智”不是反对知识分子
《博览群书》2018年第7期40-44,共5页袁航 
郁达夫是“创造社”浪漫主义抒情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对中国现代都市文学作出特别贡献的作家。他一生中多次在杭州、上海与北京等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都市也成为他文学生命的重要精神来源。
关键词:郁达夫 知识分子 现代都市文学 浪漫主义  影响力 创造社 作家 
孤儿的流浪与成长——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中的“孤儿意识”
《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151-156,共6页行超 
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一直有着难以言尽的复杂关系。在台湾文学中,这种关系常常体现为一种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孤儿意识”。具体来说,日据时代,在亡国危机之中,台湾文学中产生了许多孤儿形象和寻找精神原乡的主题;在1949年...
关键词:台湾文学 孤儿意识 20世纪中后期 成长 现代都市文学 台湾地区 1949年 中国大陆 
后革命时代归来的张爱玲——意识形态转变与八九十年代张爱玲的复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刘衍瑞 
八九十年代张爱玲在知识话语和公众视野中的重新回归与时代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张爱玲作为现代都市文学的创作,其都市本位的意识形态立场与革命所确立的具有合法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存在着对立性的分歧,她的离去...
关键词:张爱玲 现代都市文学 意识形态 历史复出 个人主义 物质主义 
论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前现代”质素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17-28,共12页刘骧 
中国现代三四十年代的都市小说流脉在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发生断裂,这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共识。革命对现代城市的偏见及其在重返城市后对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书写范围被严格窄化为工业领域的生产斗争,工人阶级取...
关键词:工业题材小说 前现代 社会主义改造 现代都市文学 现代城市 三四十年代 五十年代 都市小说 
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境遇问题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59-61,共3页曹文泉 
自晚清以降,独具前现代性的都市文学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开始诞生。但自诞生起,朝着现代性方向发展的都市文学一直生存于"夹缝"且挣扎的处境当中,并且积极地去寻求自身的解放。本文就试图阐释都市文学在这一过程中的境遇问题。
关键词:现代都市文学 境遇 自我解放 
新书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121-121,共1页
《多棱镜下》,作者吴福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著者从自己新世纪十年的文章中精编而成。全书分为七辑,第一辑"文史寻迹",从文学史研究的层面讨论那些历久弥新的话题,无论是30年代左翼、京海派文学的分野,还是现代都市文学、...
关键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史研究 书架 现代都市文学 2010年 30年代 海派文学 自由主义 
论现代都市文学的期诣指数与识名现象——兼论上海作为都市空域的文学意义被引量:9
《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3期158-164,共7页朱寿桐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描写...
关键词:上海书写 都市空域 期诣 识名 
醇厚幽默的小城故事——读刘春来长篇新作《办事处》
《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1期97-99,107,共4页刘中顼 
关于小城文学是最近几年文学界提出的一个新命题。这一概念是指那些描写小城市或小城镇生活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作品在生活内容上关涉城乡,介乎现代都市文学与传统乡村文学之间,具有一种鲜明的过渡性色彩。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关键词:小城文学 长篇小说 办事处 刘春 现代都市文学 故事 幽默 地域空间 
风尘坦途
《民族文学》2007年第4期68-69,共2页阿扎提.苏里坦 
我熟悉很多热爱文学的人,虽然他们看起来各自不同,但我信赖他们。如同我深信一颗饱满的谷粒是记录一滴汗水的另一种方式,艰苦的劳动必得收获。即便田野荒芜,尘世的收获渺茫,笔耕者还有一方心田可拥有。那些欣然奔赴在文字道路上的人,他...
关键词:创作者 现代都市文学 风尘 民族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字 道路 差异 世界 承诺 
张爱玲现象与现代都市文学被引量: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刘海滨 
张爱玲描绘的日常生活图景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它获得了一种本体论上的含义。张爱玲标举她独特的以俗人为本的哲学,描绘了各式俗人在乱世中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境遇而进行的漫长奋斗。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文学被升华为哲学,成了某种意识...
关键词:现代文学 现代文化 现代都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