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黄河三角洲

作品数:91被引量:723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庆生刘高焕冯秀丽黄海军张晓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河三角洲浅地层扰动的空间差异及其主控机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年第5期70-84,共15页孙超 巴旗 时义睿 丛帅 祝嵘祺 陈颖 王盼盼 吴晓 王厚杰 毕乃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调水调沙影响下黄河口冲淤格局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42076175)。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是油气开采、海底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地区,随着黄河经历多次改道,不同河口海域的泥沙供应、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条件发生显著变化,黄河三角洲不同河口地区沉积演化出现明显差异,其地层结构的变化备受工...
关键词:地层扰动 空间分布 主控机制 现代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4年第4期1350-1361,共12页于霁怀 介冬梅 李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162,4197110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D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706214)。
现代黄河三角洲位于海陆交互地带,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同时也是石油开采地。受河流、潮流、人类活动影响,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组成复杂,物质来源多样。本文共采集了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样品219个,首先采用粒度分析方法分析了...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表层沉积物 粒度 端元 物源分析 
1991—2021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被引量:6
《生态学杂志》2023年第10期2384-2393,共10页凌越 于君宝 杨继松 于洋 王志康 栗云召 王雪宏 周迪 邹雨函 管博 马元庆 吕梦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06218,U2006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087)资助。
采用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和2021年7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支持下构建黄河三角洲景观类型图,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法对近3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利用类...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现代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及其对河道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海洋地质前沿》2023年第9期16-24,共9页孟丽卫 王龙升 战超 刘现彬 王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6220,41702185,41901102);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2022RKY070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PD013);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2SKL005);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放基金(2020KFJJ10);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引育计划项目。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记录了长时间尺度黄河流域环境变化,对流域河流改道和水库建设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黄河1976年以来入海口附近陆上三角洲YDC钻孔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端元(EM)分析模型对YDC钻孔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
关键词:粒度特征 端元分析 河道变迁 人类活动 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北岸1.9Ma以来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变化被引量:4
《沉积学报》2022年第5期1335-1345,共11页路晶芳 刘健 胡刚 黄威 王红 张道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605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DD2019023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306603)。
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YRD-1101钻孔的沉积地层研究和孢粉分析,认为该地区1.9 Ma以来孢粉组合代表的植被面貌自下而上表现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落叶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关键词:第四纪 黄河三角洲 孢粉 古环境变化 
现代黄河三角洲YRD-1401孔MIS 5以来沉积层序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4
《第四纪研究》2021年第5期1317-1331,共15页钱胜玲 刘健 王培培 张欣 王飞飞 安郁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330964);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批准号:201903051)共同资助。
近年来渤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和地层划分存在争议。本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东南海岸带YRD-1401孔岩芯(长81.00 m)沉积物进行综合研究,旨在建立该孔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沉积相序列和时间标尺,为解决地层划分争议提供新的证据。根...
关键词:晚更新世 黄河三角洲 沉积层序 古环境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0
《沉积学报》2020年第6期1226-1238,共13页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96);国家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11402)。
锶钡比是常用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手段之一,黄河三角洲钻孔沉积物的传统全量锶钡比介于0.45±0.5之间,无法判别其海陆相沉积环境。黄河三角洲钻孔样品的选择性提取结果表明,全样的总量钡和锶中的75%以上的钡和50%以上的锶赋存于与沉积...
关键词:选择性提取 锶钡比 陆源碎屑沉积物 海陆相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判别 黄河三角洲 
渤海西缘YRD-1101孔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变迁被引量:9
《中国地质》2020年第3期853-867,共15页岳保静 刘金庆 刘健 廖晶 张军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30964,41406079,41406080,41606059,41706074);青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DD20189230)联合资助。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YRD-1101孔上部岩心开展粒度分析,并结合AMS14C和光释光(OSL)年代学测试结果、沉积特征、微体古生物鉴定及周边钻孔对比,建立了MIS5期以来的地层框架,揭示出该地区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1)晚更新世...
关键词:粒度 沉积环境 现代黄河三角洲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渤海 
滨海相沉积压实量研究与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被引量:1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2020年第4期346-364,共19页徐起浩 
中国地震局2018年老专家科研基金(2018-05)。
本文是笔者多年来对福建深沪湾距今7500 a左右海底古油杉森林和距今25,000~15,000 a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在今天潮间带浅滩同存成因研究导致滨海相沉积压实量研究的过程及所获最新认识的综合论述。笔者对东南沿海古气候和古海平面进行...
关键词:海底古森林 海底古牡蛎礁 潮间带海底共存 古海平面变化与古地震 催生研究 滨海相沉积 无明显沉积压实 现代黄河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及环境磁学研究被引量:5
《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第5期1772-1788,共17页王琬璋 周良勇 段宗奇 姜兆霞 刘建兴 刘青松 
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U16064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1903);亚洲大陆边缘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30962;41506075)联合资助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Z07孔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通过结合沉积速率和古地磁长期变化数据,我们为该孔建立了较为精确可信的年代框架(1999-03—2006-06A.D.).环境磁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与中国黄土的磁学特征相...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磁性地层学 环境磁学 沉积环境演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