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保护

作品数:452被引量:1077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朱应平仪喜峰莫纪宏宁立标王秀哲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1期11-12,共2页刘华北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进步及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隐私权领域也呈现了向网络空间扩展的态势。在网络环境中,公民的隐私权遭受着来自民事主体侵权和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的双重侵害...
关键词:网络环境 公民隐私权 宪法保护 
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的困境以及途径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0期14-15,共2页王蛟 
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公民隐私和网络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宪法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性规定,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公民网络隐私保护法律条例并未完善。因此,本文基于网络隐私权宪法保护的现实意义,对网...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公民 宪法保护 立法 法律条例 
建立宪法视野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构想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期22-24,共3页陈静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振兴战略的中流砥柱。知识产权,这样一项事关公民精神发展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尚未给予确认和保障。然而,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宪法,第一要义便是保护和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本文通过...
关键词:知识产权 基本人权 公私利益 宪法保护 
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宪法保护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13期225-226,共2页周密 
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自媒体环境下隐私权的宪法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6G25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自媒体时代,当前,中国的自媒体经常出现用户的隐私权被侵害的现象。当前,自媒体中的侵权主体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服务商,还有一些网络自媒体用户或者是其他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媒体网络侵害到他人的隐私。中...
关键词:隐私 宪法保护 自媒体时代 
从微信聊天记录可作电子证据看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7期65-65,71,共2页梁蒙娜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为了治理国家,收集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同时越来越多公权侵犯隐私权的事件也在该领域中"突显"。面对法律法规的缺位以及部分执法者的"任性",大多数受害者表现出了无奈和无助。本文从宪法角度阐述了公权侵犯隐私...
关键词:个人信息 隐私权 公权侵犯 宪法保护 
论儿童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与救济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期168-170,180,共4页苏丽君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儿童人身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2013C106)
中国历来重视完善儿童权利的保护,但总体而言,儿童人身权利的保护水平还有待提高。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尤其是儿童的人身权利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普通法律对受害儿童保护无...
关键词:儿童 人身权利 宪法保护 法律救济 
论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到宪法保护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31期146-147,共2页康浩 
人权自产生以来便受到极大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开始受到法律保护。公民环境权的保护源自于民法,然而民法基本法的性质决定了其保护力度上比不上根本法宪法,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从民法上...
关键词:人权 环境权 民法保护 宪法保护 
试论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4期3-4,共2页赵利红 
人格尊严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公众普遍承认。但在人格尊严的内涵、法律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每个人都是人格尊严的权利主体,同时也是义务主体。每个人都是特定的个体,都有着内在的特殊价值。同时,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人。因...
关键词:人格尊严 基本权利 宪法保护 
公民环境权入宪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1期280-280,284,共2页龙文勇 
公民环境权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随后经过了曲折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升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公民环境权由应然权利到实然权利的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时至今日,许多国家纷纷在其宪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然而...
关键词:环境权 宪法保护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论对生命权的宪法保护——以设立禁讨区为视角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2期20-22,共3页邓志宏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1年度项目(11E105)
生命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是首要的人权。地方政府"禁讨区"的划定与设置阻断了乞讨者获得帮助的主要来源,导致的结果就是乞讨者的生命权受到威胁,政府所设置的"禁讨区"涉嫌违宪。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生命权制度,应当修正宪法,将...
关键词:禁讨区 生命权 宪法监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