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研究

作品数:57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高雪洁张莉王金城皇甫晓涛金鑫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北方文学》《绥化学院学报》《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枝永恒美丽的花朵--试谈萧红研究的四个“死角”被引量:2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59-72,158,共15页陈漱渝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持续不衰的"萧红研究热",是萧红作品的经典意义被重新认识,同时,也与萧红本人曲折哀婉的人生经历不无关联。然而,对于萧红的生平研究,至今存在许多难于通过的"死角",尤其在事关萧红生活几个重要方面,研究者遇...
关键词:萧红 萧军 萧红生平 鲁迅 
萧红研究的反思与探新
《长安学刊》2020年第6期40-42,共3页李能 
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愈演愈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有关萧红研究的论著进行梳理,力图从中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新的突破口,从而为萧红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萧红研究 问题 创新 综述 
“萧红传”的历史化与经典化问题论析——兼及萧红研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3
《传记文学》2020年第8期151-160,共10页张立群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立传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萧红传"出版时间跨度大、数量多,已形成独特的风景。通过对"萧红传"历史化及经典化问题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萧红传"的历史与现实、已取得的成绩,也能看到其中的不...
关键词:“萧红传” 历史化 经典化 萧红研究 
战时“人”性探微——评平石淑子《萧红传》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8期68-70,共3页吴梦涵 
萧红研究经历八十余载,逐渐进入成熟期,已形成勾连内外的谱系,传记亦形成一定规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学者平石淑子所著的《萧红传》,是其三十年来着力于萧红研究的重要成果。该著作以“人”的探微为主线,串联萧红整个创作生涯,...
关键词:萧红研究 平石淑子 萧红评传 影响的焦虑 
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萧红研究
《滨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马凤 
以萧红研究为个案历史性地考察多部文学史和学术著作中萧红研究论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受鲁迅、胡风和茅盾评价影响在左翼作家版图下论述萧红的文学史著作和在"重写文学史"思潮影响下对萧红的多样化解读尝试,并探讨了文学史论述背后的研...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 萧红 左翼作家 东北作家群 文学史 研究范式 
平石淑子:我所看见的萧红
《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10期116-119,共4页刘娟 
《萧红传》是日本学者平石淑子三十年来萧红研究的重要成果,该著在整理前人传记和亲友访谈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夹叙夹议、评传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了萧红短暂的人生轨迹,并对萧红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通过与其他研究者的...
关键词:萧红研究 平石淑子 《萧红传》 
萧红研究中的矛盾与解决
《文教资料》2018年第30期11-13,共3页高雪洁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女性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5ZW B02
学者葛浩文将萧红生前未完之作《马伯乐》续写完成,并翻译出版,将萧红自电影《黄金时代》和《萧红》之后再一次推向了当代大众审美视野。这一次不应是现代传奇女作家作为当代大众消费和娱乐审美的噱头,而应为重又提及对萧红文本形式美...
关键词:文学批评 矛盾 形式美 生命哲学 
“一个人”的发现——读日本学者平石淑子《萧红传》
《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10期112-115,共4页余梦帆 
日本学者平石淑子的《萧红传》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意在找到从《生死场》到《马伯乐》一条贯穿的线索,这便是关于"一个人"的问题。该著善于运用对比分析,提炼丰富的研究资料,以不同于传记式的写法,还有论文的思辨性质,兼有独到的评论,而...
关键词:萧红研究 平石淑子 《萧红传》 
女神萧红的“不着调”
《文学自由谈》2018年第5期79-85,共7页侯德云 
端木赐香的书,我读过的不下七八本,都读得缓慢且反复回味,唯有手边这本《悲咒如斯:萧红和她的时代》,读得极快,在37℃的高温里,两天半,读完。读得这么快,有原因。其一,我对萧红非常熟悉。我读过(或精读或浏览)她的全集、十几种传记...
关键词:萧红研究 女神 传记 
萧红研究起点辨正
《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4期256-260,共5页王金茹 王学谦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B238);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B152)
现有的萧红研究,几乎都把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和胡风《〈生死场〉读后记》作为萧红研究的开端,这似乎有待商榷。鲁迅、胡风虽然影响深远,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萧红研究的真正起点却是1933年《跋涉》出版之后——金剑啸刊登于...
关键词:萧红研究 《跋涉》 《生死场》 鲁迅 金剑啸 萧军 《大同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