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辞典

作品数:460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义源王健宜苗芬金石窦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钢琴厂上海海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教学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4期6-6,共1页明明 
西域都护官名。西汉始设。初,汉武帝开拓西域,派驻军队,置“使者校尉”统领、保护营田之事。宣帝神爵三年(前59)改称“都护”,以郑吉首任此职。初为加官,后成正官。掌护卫西域南北商路,并督察、镇抚西域地区诸少数族政权,兼领屯田区长...
关键词:西域都护 西域长史 西域地区 汉武帝 十七年 野云沟 校尉 政治制度 西汉 军队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3期26-26,共1页明明 
守①亦作试守。官制名。秦代始创。与真相对。意即试职。秦汉时,诸官出任新职皆须试用,一年期满,称职者得转为真,即正式就任,倘不称职,则予调离,或回归原职,或降级使用。秦汉时亦用以称官吏兼任他职者。唐贞观年间定制:凡九品以上文武官...
关键词:秦汉 政治制度 不称职 官制 职务级别 秦代 回归 绩效 试用 真相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2期57-57,共1页明明 
军功授爵制度名。春秋时齐、楚、宋、秦等国已实行。凡参战者,据其军功大小可获取相应爵位并享有任官、田宅、役使庶子、抵免罪刑、赎免奴隶等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曾设“公士”至“大良造”十五等爵制,后又发展为自“公士”至“彻侯...
关键词:军功 五等爵制 二十等爵 中学历史 大良造 行政区划 爵位 政治制度 秦国 役使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6期51-51,共1页明明 
博士官名。战国前期亦称“通士”、“达土”,为博学者泛称;后齐、魏、秦等国置为官职。掌议政与顾问。秦并六国后,兼制礼。隶属“奉常”(后改“太常”),以“博士仆射”为长官。西汉文帝时增设诸子“专书博士”和儒家“专经博士”;武帝...
关键词:博士 战国前期 汉文帝 政治制度 六国 太常 专书 儒家 事务 官名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5期34-34,共1页明明 
将军官名。春秋时晋、鲁、郑、齐、吴等国已设。晋文公时建上、中、下三军,各设将佐二人,以卿充任之;其地位最尊者为中军将,统率三军,乃称元帅或将军。战国时楚、赵、魏、秦诸国皆置,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汉代始,多前置称号。如“票骑将军...
关键词:将军 晋文公 南北朝 政治制度 武官 战国 汉代 官名 中军 名号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3期39-39,共1页明明 
大尉官名。西汉始置。一说泰国始置,初称“国尉”。掌国家武装,实为皇帝军事顾问,有事则置,无事则省。金印紫绶,秩禄万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更名“大司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复旧称,职权渐重,位居三公之首,掌五方兵事,...
关键词:大司马 十七年 汉光武帝 汉武帝 政治制度 西汉 三公 官名 军事 职权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2期30-30,共1页明明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后,丞相王绾(wan)与廷尉李斯等人建议秦王政以“泰皇”为名号,嬴政决定“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称为“皇帝”。总掌全国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和军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关键词:皇帝 秦王政 至高无上 公元前 六国 政治制度 西汉 李斯 统治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代政治制度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6期66-66,共1页明明 
诸侯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为防御敌国,守卫疆土,将王畿(首都及其附近地区)以外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按不同等级分封给诸同姓、外戚、功臣、故旧。所封疆域称邦国或诸侯国,各自建有立法、司法、行政和军队等相对独立的组织...
关键词:诸侯国 相对独立 统治者 奴隶制 封建制 组织系统 不同等级 分封 中央政府 政治制度 
历代官制小辞典
《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5期12-12,共1页卢明明 
丞相简称“相”。官名。秦武王二年(前309)始设。掌辅佐君主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为百官之长。初设“左、右丞相”。战国时各国多置,称“相邦”。西汉改称“相国”,常设一人。后复旧称。掌选用、考课、劾案、惩治官吏,主持朝廷集议、奏事...
关键词:行政事务 汉光武帝 汉武帝 西汉 初设 考课 战国 相国 武王 官名 
历史教学小辞典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3期46-47,共2页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苏俄与德国同盟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1917年11月布尔塞维克领导的俄国革命获得了胜利,给了陷在世界大战血污中的帝国主义体系以严重打击.苏维埃政府向各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进行关于公...
关键词:帝国主义 德国 国民党 历史教学 世界大战 保加利亚 共产党 苏俄 土耳其 奥匈帝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