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化合物

作品数:468被引量:77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余龙唐丽莎刘祖龙胡立宏陈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医药导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三)
《中国医药导刊》2023年第9期910-910,共1页
(二)安全药理学在开始临床试验之前,通常应获得ADC对重要系统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影响的信息。安全药理学试验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般毒理学试验中开展,若结合在一般毒理学试验中开展时需要符合安全...
关键词:抗体偶联药物 QT间期延长 技术指导原则 小分子化合物 非临床研究 毒理学试验 安全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四)
《中国医药导刊》2023年第9期915-915,共1页
(四)毒理学1.一般毒理学ADC中的抗体与靶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内化进入靶细胞,在靶细胞中裂解释放小分子化合物,将其靶向递送至靶细胞,并发挥治疗作用。虽然通过靶向性释放小分子化合物实现了靶组织药物富集,提高了治疗窗,但ADC的主...
关键词:抗体偶联药物 技术指导原则 靶组织 小分子化合物 非临床研究 靶抗原 治疗窗 毒性反应 
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五)
《中国医药导刊》2023年第9期926-926,共1页
(四)毒理学2.遗传毒性生物大分子一般不与DNA直接相互作用,ADC及其抗体部分通常无需进行遗传毒性试验。ADC潜在的遗传毒性来自于小分子化合物。如果荷载小分子化合物为全新化合物,需对其开展遗传毒性试验;对于机体中产生的新游离小分子...
关键词:直接相互作用 抗体偶联药物 遗传毒性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 小分子化合物 非临床研究 裂解物 连接子 
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
《中国医药导刊》2023年第9期897-897,共1页
一、前言本指导原则适用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指通过连接子将小分子化合物偶联至靶向性抗体或抗体片段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旨在增强药物靶向性和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指数,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抗肿瘤...
关键词: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片段 治疗指数 技术指导原则 小分子化合物 生物技术药物 连接子 代谢动力学 
小分子药物与miRNA关联图首次构建
《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第4期627-627,共1页
据“中国科学报”近日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构建了人类癌症中小分子化合物与miRNA(微小核糖核酸)的关联图。近日,相关成果《基于转录反应识别人类癌症中小分子和miRNA关联》由Nat...
关键词:MIRNA 小分子药物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信息学 微小核糖核酸 小分子化合物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芯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