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菌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韩秀英王文桥马志强张小风李保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陕西农业科学》《河北果树》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防治梨黑星病有效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果农之友》2021年第7期3-4,43,共3页朱守卫 张浩 胡长效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梨)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项资金项目(JATS[2020]042)。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克/升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12.5%烯唑醇WP、5%己唑醇ME和40%腈菌唑SC对梨黑星病菌的EC_(50)值小于或接近1毫克/升,毒力最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在90%以上。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被引量:2
《河北果树》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刘英胜 
1病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梨黑星孢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生或丛生,呈倒棍棒状,直立或弯曲,多不分枝,孢痕多而明湿。分生孢子单孢,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发芽前少数生有一横隔。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梨黑星病菌,子囊壳在树...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分生孢子 子囊菌亚门 无性世代 有性世代 半知菌 
氟硅唑与代森锰锌合理混配 对梨黑星病菌有增效作用
《农业知识(瓜果菜)》2014年第8期5-5,共1页刘刚 
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代森锰锌 氟硅唑 合理混配 增效作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联合毒力 生长速率法 
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被引量:9
《植物保护》2014年第3期195-198,共4页赵建江 张小风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33)
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与代森锰锌质量比...
关键词:氟硅唑 代森锰锌 梨黑星病菌 增效作用 田间防效 
梨树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2012年第22期32-33,共2页李军英 
1梨黑星病1.1我国各产梨区普遍发生,是目前梨树生产中发生和为害最重的一种病害。梨黑星病菌能侵染除一年生以上枝干以外的所有器官。其中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导致提前落叶,引起树势衰弱;果实发病会失去商品价值,重病园甚至造成绝收;新...
关键词:病害防治技术 梨树生产 梨黑星病菌 商品价值 一年生 发病 为害 器官 
亚洲梨黑星病菌致病性及其寄主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植物病理学报》2012年第4期337-344,共8页姜山 朴杓允 石井英夫 
梨黑星病是亚洲梨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由纳雪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感染所致。V.nashicola主要寄生在亚洲梨叶片表皮细胞壁的果胶质层中。该菌的感染可能主要与分泌的细胞外分泌物质、角质分解酶、过氧化氢和果胶质分解酶有...
关键词: 黑星病菌 致病机制 抗性机制 
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敏感性与苯醚甲环唑显著正相关
《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第13期38-38,共1页刘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近期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关键词:苯醚甲环唑 梨黑星病菌 敏感性 氟硅唑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正相 抗性菌株 甲基硫菌灵 
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及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被引量:6
《农药学学报》2012年第2期165-169,共5页齐永志 张小风 赵卫松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200903033)
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星病菌对...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交互抗性 
梨黑星病防治措施
《河北果树》2011年第4期41-42,共2页刘红芳 
可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其症状特点是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由于梨黑星病菌的越冬方式不同,最初发病的部位也不一致。病菌在芽鳞内潜伏越冬,随梨芽萌发,病菌先侵染幼嫩的新梢基部,产生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芽抽出来的病梢叫...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防治 越冬方式 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 扩散传播 叶片 新梢 
低容量喷雾防治梨黑星病
《新农业》2011年第2期25-25,共1页王斌 葛丰 王春强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不仅为害叶片、新梢,还为害果实,发病严重的梨园新梢枯死,叶片早期脱落,果实表面遍布黑疤,丧失商品价值。2010年春季阴雨不断,光照不足,多湿、多雾,给梨黑星病菌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近几...
关键词:梨黑星病菌 喷雾防治 低容量 商品价值 光照不足 鞍山地区 麻痹思想 叶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