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太极拳

作品数:2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家》《少林与太极》《武当》《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派太极拳——中西碰撞之际诞生的武学宗派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1-95,共5页徐万桩 高阳 
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京津冀区域文化史研究”(ZD201723)阶段性成果
李派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在中西文化碰撞之际集多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而成的传统拳术,拥有独特的拳法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14年李氏太极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经过几代人的用心传承,李派太...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 太极文化 “一带一路” 时代价值 
武是术之魂——专访李派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徐万桩武
《教育家》2019年第14期48-50,共3页宋三 
李瑞东师祖,名树勋,字瑞东,号文侯,因鼻有陷沟,人送绰号鼻子李。1851年生人,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才。咸丰年间,一位叫王兰亭的宫廷总管到李家拜望世叔也就是李瑞东的父亲。当时年幼的李瑞东日日练功,灵气逼人,给王...
关键词:太极拳 王兰亭 李瑞东 
李派太极五星捶内涵浅析
《武当》2014年第8期19-21,共3页郑昭明 薛文宇 
“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苍松多硬姿。”这是一幅晚清时期的对联,乃清末兵部侍郎王文锦为当时的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所书。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 内涵 晚清时期 李瑞东 创始人 
李派太极拳简介
《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10期48-48,共1页车星辰 王婧 
李派太极拳,系清末河北武清武术大师、当时北方武术的领军人物李瑞东先生(1851—1917年)在“河南派”、“陕西派”、”江南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学而化之.熔内外家各派精华于一炉.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 简介 武术大师 领军人物 李瑞东 南派 
简说性命双修
《武当》2013年第10期16-18,共3页杜子宇 
李派太极拳的修炼以人合天为宗旨,以人天相应为法统,故以动静兼炼、性命双修为法体,是以拳功相融、性命归一为真功。静以修性,动以修命,性命互济而益生延年,成才成器而器成道用,善美人生。
关键词:性命双修 简说 李派太极拳 以人合天 修炼 拳功 
李派太极拳之修炼程序(下)
《武当》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杜子宇 
三、借气生机非圆不成圈,非圈不成转,非转不成机,圆转即为机。活转为畅机,停转为滞机。滞机则死,灵机则活。圆转是自然的体现。年之寒暑、月之盈亏、日之黑白等等,都是天地阴阳转机的体现,是万生总机、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 程序 修炼 
李派太极拳之修炼程序(上)
《武当》2012年第4期20-22,共3页杜子宇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
关键词:李派太极拳 修炼 程序 中心内容 渐进过程 精气神 武功 气功 
漫话五行捶
《武当》2011年第9期14-16,共3页杜子宇 
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
关键词:五行 李派太极拳 漫话 代表作 李瑞东 拳法 修炼 
李瑞东秘传七星肘
《精武》2010年第5期56-57,共2页王婧 
在清末武术大师、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先生(1851~1917年)所传拳法体系中,有几套秘不外传的肘法绝技,七星肘便是其中之一(尚有五行肘、五行连环肘等)。这套肘法左右兼练,组合精妙,肘打连环,步步紧逼,发力整齐刚脆,饱满通透,出肘...
关键词:李瑞东 传统武术 李派太极拳 武术大师 肘法 拳法 创始人 第五代 
六、武当太极拳泛化于俗的体系
《武当》2008年第11期39-47,共9页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
关键词:赵堡太极拳 武当 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李派太极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