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

作品数:99被引量:11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华宁全红吴羽赵克生阎步克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礼仪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礼仪之邦”:概念、历史和机制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1年第3期5-18,166,共15页杨华 范云飞(整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和华夷之辨的主要依据。宋明以降,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礼仪,逐步走向一个礼仪化的国度。其表现和塑造机制有三:第一,"礼仪之邦"是域外视角观察中国所获得的真切印象,是中外文...
关键词:礼仪之邦 文化认同 礼生 日用礼书 文明对话 
唐代皇帝亲征礼仪研究--以礼书记载和实践为中心
《唐都学刊》2020年第6期28-34,共7页陈飞飞 
皇帝亲征是中国古代王朝中最高级别的军事征伐活动,相关亲征礼仪也最为繁琐复杂。唐代皇帝亲征礼仪记载于《大唐开元礼》,属于军礼内容之一,但经过史料考察发现,唐代皇帝实际实施的亲征活动屈指可数,相关礼仪也未见实施,徒留于文本之上...
关键词:唐代 皇帝 亲征 礼仪 
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被引量:9
《江汉论坛》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杨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
传统文献和当代汉语的用语习惯中,"礼仪之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代替了"礼义之邦"。其内在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和华夷之辨的主要依据。宋明以降,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礼仪,逐步走向一...
关键词:礼仪之邦 中外礼仪比较 礼生 日用礼书 
美学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礼仪文化研究——从《史记·礼书》和敦煌藏文书卷《礼仪问答写卷》谈起被引量:2
《西藏艺术研究》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张波 
本文以《史记·礼书》和敦煌藏文书卷《礼仪问答写卷》为主要参考文献,从美学的角度对传统的汉藏民族礼仪文化做了比较研究,证实和说明了汉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礼书 礼仪 伦理思想 民族文化 
《史记·礼书》中的礼仪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5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31-34,共4页高敏芳 
《史记》中的礼仪思想在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中都有体现,在八书中的《礼书》《乐书》中更多一些。其中《礼书》对礼学思想做了系统阐述。文章重点分析了《礼书》中司马迁关于礼仪的产生、礼仪的内容、礼仪的特点和礼仪的功能,对今天构...
关键词:《史记》 礼书 礼仪 功能 启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