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范畴

作品数:630被引量:51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于沛南帆石国亮赵甲明郭小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谈什么是“政治”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年第10期15-23,共2页安莉 
关键词:政治斗争 是马克思主义 国家政权 非马克思主义 历史范畴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上层建筑 思想家 阶级关系 共产党宣言 
阶级是一个历史、经济范畴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4年第6期27-28,共2页陈向荣 
关键词:阶级关系 消灭阶级 历史过程 社会集团 思想关系 知识分子阶层 社会矛盾 历史范畴 人类社会 物质前提 
高中思想政治一年级学习思考与能力训练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3年第3期29-38,共10页田德先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 A.商品用于交换 B.商品有价值 C.商品有使用价值 D.商品是个历史范畴答:(A、B、D) 辨析: (1)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是商品概念。考查的目标是学生对考查点的...
关键词:辩证思维能力 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个别劳动时间 历史范畴 “三资”企业 价值量 所有制结构 社会劳动生产率 供求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报告会上的讲话(摘录)被引量:2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0年第6期2-3,24,共3页江泽民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
关键词:外来侵略 社会主义祖国 历史范畴 祖国统一 事业接班人 民族自尊心 资产阶级自由化 社会进步 现代化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 
《公民》(第十一课 民主观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第11期21-22,共2页佘仁光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初步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广泛的民主;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它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 辩证关系 现代化建设 直接民主 历史范畴 
如何理解“民主首先指的是—种国家制度”?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第10期44-45,共2页余元震 
我认为讲清这个问题可以把“民主”分成三个层次。民主的第一个层次是从国体上讲的民主,即民主的阶级实质问题。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
关键词:国家政权 实质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的形式 一个问题 历史范畴 工作作风 形式问题 现象和本质 虚伪性 
突破“国家产生”难点的教学体会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5年第8期11-11,共1页周跃娟 韩桂馨 
在解决“国家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难点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抓住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线索具体讲述。国家的产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必须首先把国家产生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讲清。这要从最早的...
关键词:奴隶阶级 社会分裂 社会发展简史 古巴比伦 阶级压迫 中学政治课 执行职能 社会发展史 历史范畴 被剥削者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4年第3期38-39,共2页刘建和 
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使各个生产者只从事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如果不存在社会分...
关键词:生产资料私有制 人类社会 历史范畴 卷第 集体企业 物质利益 私人劳动 消费关系 劳动数量 发展水平 
公民、国民和人民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2年第3期47-47,共1页杨泽主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例如,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和公民的含义相同,指的也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的国民也就是我国的公民。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公民和国民是同义语。不过,公民一词往...
关键词:历史范畴 历史时期 社会集团 政治范畴 阶级地位 社会势力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中说 
从一道试题谈商品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1981年第1期31-32,47,共3页张公武 陈如邻 
一九八○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有一道“改错”题是这样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会有使用价值。”这道题的错处在前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这一句。应该改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因...
关键词:卷中 经济学常识 一九 人类劳动 物质承担者 原始社会末期 历史范畴 历史过程 第一课 定量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