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审视

作品数:337被引量:93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爱红何强熊晓正辜德宏唐林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勃文心研究的历史审视与本土维度--以《滕王阁序》为例
《枣庄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9-25,共7页裴媛媛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何乔遴《纪愚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CWTJ05)的阶段性成果。
王勃的文学思想在理论上主张反对六朝文风,提倡刚健骨气,但在实际创作上,其作品却依然深受齐梁文风的影响,这种理论与作品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原因不在王勃的文论与作品自身,而是后人审视这一现象的...
关键词:王勃 文论 文心 《滕王阁序》 
对中国歌剧音乐剧艺术的全方位思考与系统解读——评《中国歌剧文学特性历史审视与美学视野》被引量:4
《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7期J0003-J0003,共1页李悦平 
歌剧是一种高度融合了美术、音乐、服装、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综合性、戏剧性的舞台艺术,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艺术形态。它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随后遍及全世界。在传播和发展进程中...
关键词:中国歌剧 文学特性 艺术元素 音乐剧 美学视野 历史审视 解读 系统 
伍子胥评说的历史审视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61-65,共5页苗江磊 
伍子胥在其父被楚平王杀害后逃楚入吴,后事吴王阖闾献策攻楚,最终引吴军入郢攻破楚国,此复仇故事自产生后,不同朝代基于其社会现实、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评"与"说"。从《左传》记载中伍子胥复仇故事具备基本轮廓,到汉代《史记》《吴...
关键词:伍子胥 复仇 历代评说 审视 
屈原行为与思想的历史审视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12期72-72,共1页杨欢 
秦朝的大一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楚国随之灭亡。面对楚国的灭亡,屈原选择投河自尽的方式表达对楚国的爱国之情,屈原这样的行为与思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但是,目前困扰我们的也正是屈原的行为与思想。我们应当认...
关键词:屈原 楚国 爱国 政治 
战国策士辞令的历史审视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9X期62-63,共2页梅伟 
战国策士辞令影响深远,尤其对后世文学起到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在散文、诗歌题材中'痕迹'可寻,然而通过历史反观,最终战国策士辞令的消亡也是必然。针对这一特殊的消亡文体,将作客观的历史审视,并梳理其在消亡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关键词:策士辞令 影响 消亡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探讨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年第4期9-10,共2页李烁 
新时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历史的审视,认为对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显得越来越复杂化了,将现代性看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百宝箱,这就有违背于对于学术名词科学界定的逻辑性了。然...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现代性 历史审视 
论林语堂的幽默观被引量: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2-13,共2页乔丽婷 
林语堂作为国内幽默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拥有"幽默大师"的称号,还是沟通中西幽默观的桥梁之一。林语堂的幽默观以独立自由的思想为基础、以超越与宽容的胸怀为原则、以自然闲适的情愫为归宿,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林语堂 幽默观 历史审视 
历史的审视:对“魏晋风度”的反思被引量:1
《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韦晖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
关键词:魏晋风度 历史审视 反思 
历史审视下的价值观与生死观——五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5期242-258,共17页唐富龄 
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生死观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悲剧意识。其中,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价值观、生死观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大致类型;第二部分侧重从形而上的层面阐述《红楼梦》中价值观、生死观的表现及其与悲剧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阐述...
关键词:历史的审视 红楼梦 价值观 生死观 悲剧意识 
老舍研究60年历史审视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90-97,共8页方园 
建国后老舍研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十七年的缓步发展期、80年代的文本研究、90年代向人本世界转换以及新世纪以来在低潮中深入发展。老舍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寻60年老舍研究发展脉络,不仅有益于深化老舍研究,而且...
关键词:老舍研究 文本世界 人本世界 低潮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