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

作品数:592被引量:103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方裕谨李细珠李振武魏淑民丁进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档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票签
《历史档案》2022年第1期146-146,共1页郭琪 
票签,是明清两朝内阁处理京内外官员所上题奏本章所用的一种文书。清朝票签多为白宣纸制,分为草签和正签,其中,正签一般长约22厘米,宽约10厘米。清沿明制,实行内阁票拟制度,在京各部院衙门及京外督抚、将军等所上本章,均送交内阁办理。...
关键词:票签 题奏本 明清两朝 通政使司 督抚 票拟制度 衙门 内阁 
光绪时期的户部京察册被引量:1
《历史档案》2020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伍媛媛 
京察是清代官员的考核制度之一。始于顺治初年,雍正元年(1723)成为定制,每三年考核一次,由各衙门出具考语,涉及京察的人员主要是在京各部院衙门的官员、地方督抚大员及顺天府和盛京的官员。参加京察的官员于当年三月十五日以前送至京城...
关键词:京察 顺天府 考语 地方督抚 盛京 光绪时期 考核制度 衙门 
福建马尾船坞图
《历史档案》2020年第2期146-146,共1页郭琪 
19世纪60年代,以恭亲王奕圻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督抚为主要成员的洋务派官员,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兴办洋务,向西方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史称洋务运动。
关键词: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左宗棠 地方督抚 李鸿章 向西方学习 洋务派官员 曾国藩 
崇祯八年后金兵入晋与明宣大总督的应对
《历史档案》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韩帅 
明代的军事指挥体制,学界称其"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或"以文统武",对于这一体制的利弊,学界也有较为客观的评价(1)。在这一体制中,地方督抚作为文职重臣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总督,不仅设有标兵隶其麾下,而且拥有指挥、调度辖区...
关键词:总督 后金 崇祯 军事指挥体制 军事权力 重文轻武 地方督抚 军队 
雍正朝奏折制度对督抚权力的影响被引量:2
《历史档案》2014年第3期129-133,共5页郑小悠 
一般认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用于君臣之间秘密沟通的文书——奏折开始使用,“它的确立不像某个衙门的设置,似乎是无形,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一般衙门的兴废,他涉及到君臣间权力的分配、皇帝政令的实行,是官僚政治的重大...
关键词:奏折制度 权力 雍正朝 督抚 官僚政治 三十年 君臣 康熙 
题用与咨用:明代督抚监镇的选将权被引量:4
《历史档案》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曹循 
西北大学科研基金"明代武官管理制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NW41
明朝授予督抚监镇等地方军政长官就近选将之权,以弥补兵部铨选的不足,有"题用"与"咨用"两种方式,又以巡抚的权责最重。无论题用还是咨用,督抚监镇拟定的人选能否任用皆取决于兵部,最终由皇帝定夺,从而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寄在选将的层面...
关键词:明代 将官 题用 咨用 
乾隆朝书院档案(上)被引量:7
《历史档案》2012年第3期4-34,共31页韩永福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
关键词:书院 乾隆朝 档案 雍正皇帝 著名学者 传统学术 省会 督抚 
乾隆年间官办救生船浅述被引量:6
《历史档案》2010年第4期67-71,87,共6页顾川洋 
关键词:乾隆年间 救生 官办 交通运输 流通速度 地方督抚 档案文献 商品 
晚清各省铸造铜元史料被引量:1
《历史档案》2010年第1期15-34,共20页
铜元作为银元之辅币,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铜元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开铸后,地方各省遂仿行铸,至光绪三十一年,全国已有17个省22个钱局铸造或试铸铜元,其面值有一文、当二、当五、当十、当二十几种。铜元发行初始,...
关键词:铜元 铸造 中央与地方 史料 晚清 利益驱使 地方督抚 供大于求 
清代四川督抚旗籍考
《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39-49,59,共12页佟大群 
关键词:清代 四川 年表 研究者 职官 清史 将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