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人

作品数:4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徐尚平管敬绪秦殿杰更多>>
相关机构:新华通讯社更多>>
相关期刊:《读者(原创版)》《新民周刊》《三月风》《中国体育(中英文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足球先生到一国总统
《风流一代》2020年第14期46-47,共2页阿晖 
2017年12月27日,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总统选举最后一轮结束,前世界足球先生、米兰传奇、民主变革大会候选人乔治·维阿胜出,当选为新一届(第25届)的利比里亚总统。这个仅有350多万人口的小国的新总统一下子成为了全球的热点新闻人物,不仅...
关键词:利比里亚人 世界杯 国家队 
乔治·维阿:世界足球先生的总统梦
《时代邮刊》2018年第20期32-33,共2页艾因 
他被誉为足球场上的'黑珍珠',也是第一位获得过'非洲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和'世界足球先生'三项殊荣的传奇巨星;退役之后,没有任何治国经验,只有中学学历的他,回到家乡,步入政坛,还参加了三次总统竞选;很多人批评他没有文化,曼德...
关键词:蒙罗维亚 利比里亚人 
从足球先生到一国总统
《新民周刊》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阿晖 
目前的乔治·维阿就像已突破到禁区的足球前锋,该如何将脚下的皮球打入球门?当然,等待他的,是比球场上更大的困难与责任。2017年12月27日,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总统选举最后一轮结束,前世界足球先生、米兰传奇、民主变革大会候选人乔治·...
关键词:施瓦辛格 西非国家 利比里亚人 世界杯决赛 奇拉维特 利夫 世界足坛 亲善大使 曼城 阿失 
归家的荆棘路
《中国经济信息》2016年第13期76-77,共2页张兴军 
流离失所、继而寻根,以及自我救赎,似乎是移民时代作品的主旋律。但海伦·库博的《我的家在蜜糖湾》,显然是更具特色,或者说,它还蕴含着一丝类似《百年孤独》中描写的历史变迁的宿命感。1820年,一场经过多年辩论的“回到非洲运动”终于...
关键词:自我救赎 宿命感 《百年孤独》 以利亚 荆棘路 纽约港 日记体 利比里亚人 人物形象 等级差别 
我是女人,听我怒吼
《现代妇女》2015年第8期18-19,共2页悦熙 
2014年的夏天,一本《前途无量的孩子》的传记在网上引起了人们关注。无论是在利比里亚,还是在整个非洲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忽视作者的存在和力量。她便是利比里亚的现任总统,也是整个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的女总统——埃伦·约翰逊...
关键词:利夫 高等学历 女总统 现任总统 人能 总统候选人 埃伦 利比里亚人 年过古稀 总统选举 
绝不向苦难低头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2年第7期49-49,共1页田野 
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挫折,可是,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17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位风度翩翩富有才华的男人。他比她大7岁,刚从美国留学回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她认定他就是她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对他钟爱有加;而他则被她的...
关键词:利比里亚人 硕士学位 科罗拉多 美国 离婚 兼职工作 男人 威斯康星大学 警察局 真相 
绝不向苦难低头
《时代青年(悦读)》2012年第4期45-45,共1页田野 
正17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位风度翩翩富有才华的男人。他比她大7岁,刚从美国留学回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她认定他就是她生命中的白马王子,对他钟爱有加;而他则被她的美丽和青春所打动。她与他同居了,结婚了。而后,他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关键词:利比里亚人 威斯康星大学 硕士学位 白马王子 美国 麦迪逊 男人 科罗拉多 留学 离婚 
女孩,不哭
《幸福(下)》2012年第2期55-55,共1页田小野 小哑 
正17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位风度翩翩而又富有才华的男人。他比她大7岁,刚从美国留学回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她认定他就是她人生中的白马王子,对他钟爱有加;而他则被她的美丽和青春所打动。她与他同居了,结婚了。而后,他到美国攻读硕...
关键词:利比里亚人 硕士学位 科罗拉多 美国 离婚 出租屋 兼职工作 警察 男人 威斯康星大学 
丈量赤道的“铁骑兵”——中国第三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维和纪实
《解放军生活》2010年第5期52-53,共2页赵吉辉 
2006年元月15日,胡锦涛主席的特使、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出席利比里亚当选总统就职仪式时,专程视察了维和运输分队营地,官兵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李肇星部长及代表团成员的高度赞誉。李外长欣然题词:为和平发展无私奉献,...
关键词:利比里亚人 维和 运输保障 国维 官兵 赤道 保障任务 重建 联合国 油罐车 
走进缴械点的少年
《解放军生活》2010年第3期48-48,共1页赵子生 
在利比里亚,一位叫Morris coo per持AK-47步枪的15岁少年,在经历六年战火后,终于走向缴械点,将自己心爱的武器上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利比里亚持久和平的希望。在我离开班哥时,一位少年的身影时常闪现在脑海里,因为我们有些交往,自然有...
关键词:少年 利比里亚人 持久和平 联合国 国际社会 战争 步枪 训练营 抑郁 武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