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

作品数:460被引量:78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海波易齐涛王振忠吕小琴曹金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扬州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意图相济,实归掣肘——明代仪真掣盐与京掣的纠葛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9年第3期20-30,共11页夏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的阶段性成果
掣盐是食盐运销环节的核心,也是多方利益交汇所在。仪真掣盐起初只为控遏私盐,割没折银之后,开始兼有征税的功能。至嘉靖年间,仪真掣盐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体系,但因盐务官员的腐败而在执行过程中存有掣盐愆期和超掣迭出的弊端。淮南...
关键词:明代 掣盐 仪真 京掣 两淮 
李煦与两淮盐业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黄泳 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南京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中国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
关键词:李煦 巡盐御史 两淮盐业 
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被引量:11
《安徽史学》2004年第3期5-11,共7页范金民 
徽州盐商之所以能够称雄淮扬 ,基本原因难以归之于实行并不久长的弘治叶淇变法 ,也很难归之于万历四十五年袁世振突然实行的纲运法 ,而很可能应该归之于明代中后期两淮盐业的运作实态和徽商的所作所为。由边商内商到内商 ,到内商之有力...
关键词:明代 徽州盐商 两淮 优势 
徽商研究的新收获──简评《徽商研究》
《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88-88,共1页池子华 
徽商研究的新收获──简评《徽商研究》池子华多年来,徽商研究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其中,张海鹏、王廷元先生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徽商研究中心同仁合力撰写的《徽商研究》一书,最堪称道。该书50余万言,作...
关键词:徽商 徽州商帮 新收获 两淮盐业 明清时期 比较研究 奢侈性消费 研究方法 安徽师范大学 资本积累 
清代前期徽州盐商和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被引量:5
《安徽史学》1987年第3期68-73,共6页刘淼 
清代前期,徽州盐商在扬州地区的经营活动,对扬州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就徽州盐商于盐业经营之外的有关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对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初步考察分析。 (一) 清初,徽州盐商与扬州城...
关键词:徽州盐商 清代前期 城市经济发展 清代扬州 两淮盐商 商人 两淮盐业 徽商 主要表现 历史作用 
清初的两淮运司盐政
《安徽史学》1986年第3期27-34,共8页林永匡 
两淮地区,东濒黄海,西接运河,南北长达千里,沿海地带有盐场二三十处,煮海为盐,成本少而产量丰,故“自古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行销三楚两江,延袤七。
关键词:两淮地区 清政府 盐政 盐法 清代前期 明末清初 顺治帝 夹带 盐课 淮南淮北 
新安商人的研究[續完]被引量:1
《安徽史学》1959年第2期55-70,共16页藤井宏 傅衣凌 黄焕宗 
本文第一、二、三各章已载《安徽历史学报》第二期;第四、五两章迁载于《安徽史学通讯》总第9号;本期发表第六、七两章,全文刊完。为便于读者查阅,茲将全文七章之目录,附刊于后。
关键词:商籍 徽州商人 两淮 安商 徽商 士大夫 两浙 历史学 明万历 山陕商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