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

作品数:737被引量:1304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木丽仙武静杨海龙沈艳王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动物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
《动物学杂志》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宋佳 梁福轩 毛雨垚 郑普阳 谢锋 王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001114);成都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立项基金项目(No.CSCXTD2020B11)。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
关键词:两栖类 布角蟾属 分布新记录种 四川省 
上海市城市化梯度上饰纹姬蛙警戒距离的变化
《动物学杂志》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刘宁宁 钟淑蓉 王天厚 赵闪闪 宋宁宁 徐欢 李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901099);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No.K2022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外界风险的一种行为反应,可以提前探测或避开风险以提高生存率,发生警戒行为时动物距外界干扰源的距离则定义为警戒距离。快速城市化发展引起的栖息地改变和人为干扰会对动物的警戒距离产生影响。本研究以饰纹姬蛙(Micr...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 警戒行为 城市化进程 适应 
青海海北发现一例淡黄色高原林蛙
《动物学杂志》2023年第1期159-160,共2页张湑泽 孙玉奇 彭飞 侯业茂 闻豪 
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0-ZJ-965Q);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QHEG-2019-04);青海民族大学校级规划项目(No.2021XJGH15);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林蛙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谢锋等2000)。高原林蛙背部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疣粒色略浅,其周围褐黑色,体侧散有黑色或红色斑,四肢具黑色横纹,雄蛙腹...
关键词:高原林蛙 两栖类动物 无尾目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褐黑色 红棕色 
猫儿山两种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嗜银细胞比较观察
《动物学杂志》2022年第6期905-912,共8页崔甄甄 陈毓 宁梅红 杨波 韩丽霞 黄华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860609);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No.2021KY0059)。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
关键词:猫儿山小鲵 瑶山肥螈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与分布 
中国无尾两栖类新记录种——朝鲜侧褶蛙
《动物学杂志》2022年第3期440-446,共7页周圣博 张芷赫 王惠 苗青 徐树军 关萍 史静耸 
2021年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资源共享(2021-57)];2021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项目(No.48)。
2021年9月在沈阳市蒲河湿地公园(41°41′54″N,122°52′19″E,海拔35 m)采集到3号无尾两栖类动物,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侧褶蛙属(Pelophylax)金线侧褶蛙种组(P.plancy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联...
关键词:朝鲜侧褶蛙 中国 无尾两栖类 侧褶蛙属 新记录种 
四川贡嘎山黄喉貂猎杀横斑锦蛇被引量:3
《动物学杂志》2021年第2期170-170,189,共2页廖婷婷 蒋勇 陈贵英 丁利 王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70391);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购项目(No.5133202019000075);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No.2110404)。
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也称青鼬,为食肉目大型鼬科动物,头体长45~65 cm,粗大显眼的尾长37~45cm(李晟2019),为相对严格的昼行性动物(Grassman et al.2005,朱博伟等2019)。黄喉貂的食谱很广,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无脊椎动...
关键词:食肉目 昼行性 无脊椎动物 黄喉貂 横斑锦蛇 贡嘎山 两栖类 
无尾两栖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2021年第2期290-302,共13页张浓 侯金亮 胡亚洲 向建国 潘望城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No.18C0170)。
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无尾两栖动物因其胚胎发育的独立性和易观察性而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良好材料,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性腺分化、精巢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配子发生等...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 原始性腺 性腺分化 配子发生 
两栖类动物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研究进展被引量:9
《动物学杂志》2021年第2期303-319,共17页王妍 肖宁 周江 王义鹏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No.[2020]4002);贵州省国家级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o.[2017]85-01);贵州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o.[2017]5411);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基础[2016]1004);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No.2005DKA21402)。
两栖类动物皮肤裸露和湿润的特性易于微生物的生长,它们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抗菌肽(AMPs)为主要防御机制的免疫系统。抗菌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生物用于抵御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
关键词:两栖类 CATHELICIDINS 抗菌肽 结构与功能 抗菌活性 
十一种无尾两栖类物种皮肤和肺显微结构
《动物学杂志》2019年第3期382-394,共13页王莉 宋仕贤 李奇生 
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呼吸方式为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器官的显微结构,本文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腺角蟾(Megophrys glandulos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华西雨蛙(Hyla gongshanens...
关键词:无尾目 显微结构  皮肤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被引量:4
《动物学杂志》2018年第1期61-68,共8页王健 齐硕 郭淳鹏 林灿荣 肖嘉杰 王英永 林石狮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基金项目(No.JG201509025)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
关键词:广州花地湾市场 宠物 两栖类贸易 外来物种 威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