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关系

作品数:1549被引量:95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吟珂杜荣芳刘际华来元张川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作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色笔记》中两性关系再思考
《作家》2015年第11X期141-142,共2页孙海一 
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FD2014008;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4XJ-16009;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扶持课题“顺应论视阈下黑龙江企业网站翻译研究”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被视作一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又敏锐的视角,审视和诠释了现代文明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精神危机,从社会、政治、婚姻、情感、精神等诸多角...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 两性关系 
婚姻:“超我”与“本我”之间的距离——《消失的爱人》中两性关系的精神分析
《作家》2015年第6X期49-50,共2页刁曼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2005)研究成果;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291)研究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D-153)
《消失的爱人》中男女主人公的相识始于装扮后的"超我","本我"暴露后他们的婚姻难以为继,不得不借助"他者"再次回归"超我"。作者描述了纠结在"超我"与"本我"之间的婚姻,洞察了两性之间不堪一击的权利关系,展现了人们在婚姻的激流中何以...
关键词:《消失的爱人》 艾米 尼克 精神分析 
《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的两性关系比较被引量:1
《作家》2014年第08X期93-94,共2页倪坤鹏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的伍尔夫与陈染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GH-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塑造》中了看似完美的拉姆齐夫妇,他们家庭分工和谐,堪称模范夫妻;但去除这件"完美的外衣",拉姆齐夫妇的关系实则千疮百孔,存在着对立与不和谐。陈染的小说《私人生活》中倪拗拗的父母之间剑拔弩张,互相怨...
关键词:《到灯塔去》 《私人生活》 两性关系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复仇》
《作家》2014年第08X期109-110,共2页崔菁菁 
《复仇》这部剧作是根据亚历山大·仲马的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而改编,故事以父亲被栽赃陷害最终枉死为线索,讲述了艾米丽在回到汉普顿,精心策划复仇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立场和视角出发,全面解读...
关键词:《复仇》 女性主义 女性地位 两性关系 
目击疼痛——《生死场》中的解构策略
《作家》2014年第04X期33-34,共2页魏亚丽 
萧红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带领读者走进她的文学世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场景的构筑向读者传达了深沉的生命话语。本文以《生死场》为分析对象,对其中的描写进行解构以表达作者和自己的生命观。
关键词:生命 生育现象 灵肉关系 两性关系 亲情关系 解构 
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被引量:1
《作家》2013年第05X期59-60,共2页杨蕾达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颇具争议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创作以"冰山原则"为理论核心,简洁、流畅、含蓄、客观地展开叙述,营造出一个个关乎暴力、爱情、战争、死亡的精彩故事。《丧钟为谁而鸣》凸显了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其众多男权...
关键词:《丧钟为谁而鸣》 生态女性主义 人物分析 两性关系 
从《伤逝》看鲁迅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作家》2012年第16期35-36,共2页黄建岚 
涓生对子君的爱情有真诚的一面,但涓生与子君对感情存在不对等的现象,涓生爱得不够纯粹、爱得自私,在困顿和窘境面前,懦弱的涓生无力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导致了爱情婚姻悲剧。
关键词:《伤逝》 爱情悲剧 真爱 担当 
女性心灵史的金色铭记——论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作家》2012年第22期140-141,共2页吴清晖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精巧的结构、严谨而庞大的内容,包罗万象的气势向我们表现了女性复杂的人生经验。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弗罗姆的自由观,以探讨黑、红、黄、蓝各自代表的"安娜"的心灵状态入手,剖析自由女性...
关键词:自由 自由女性 心灵 两性关系《金色笔记》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2
《作家》2012年第22期154-155,共2页薛丽 
本文旨在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三位女性形象。主人公保罗在与三位女性的情感冲突中,人格发展受到影响。而他不断寻求的一种理想、和谐的男女两性关系,也正是作者劳伦斯毕生探索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戴·赫·劳伦斯 两性关系 情感冲突 
从伦理学角度解读《秀拉》中的两性关系
《作家》2011年第22期22-23,298,共3页董娜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塑造了一个反叛的年轻黑人女性形象——秀拉。这个人物的思想行为不但震惊了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也无法为早期的中国读者所接受。然而,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对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
关键词:两性关系 家庭伦理环境 社会伦理环境 失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