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

作品数:970被引量:49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特夫张思齐杨景春张宗福韩成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杜甫诗歌对李贺诗风的影响被引量:4
《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64-69,共6页房日晰 
诗人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奇才,其诗幽丽谲诡、虚荒诞幻,也是绝无仅有的。论者在惊叹这位早熟的天才诗人诗歌奇特幽渺之余,不免要探究其诗歌的渊源所自。其诗远绍屈骚,中承齐梁,近学李杜,对前代文学遗产与自己性情之近者,兼收并蓄,熔...
关键词:杜甫诗歌 诗风 李贺 《感讽五首》 天才诗人 渊源关系 中国文学史 《兵车行》 
青松千尺杜陵诗——论杜甫诗歌的美学观
《文学遗产》1962年第411期1-1,共1页吴调公 
在公元704年正月杜甫所写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一诗中,有这样一联:“新松仅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关键词:杜甫诗歌 美学观 杜陵 
青松千尺杜陵诗(续)——论杜甫诗歌的美学观
《文学遗产》1962年第413期1-1,共1页吴调公 
四、千汇万状之美 正和在崎幅的人生道理上探索态度的严峻一样,社甫对审美经验的探索,
关键词:杜甫诗歌 美学观 杜陵 人生道理 审美经验 
青松千尺杜陵诗(续)——论杜甫诗歌的美学观
《文学遗产》1962年第412期1-1,共1页吴调公 
三,希望在寂寞里燃烧 诗人悲壮的审美特性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从客观因素说,植根于如前文所说的风尘澒洞,
关键词:杜甫诗歌 美学观 杜陵 客观因素 审美特性 寂寞 悲壮 诗人 
关于社诗的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文学遗产》1961年第365期1-1,共1页
陕西师大中文系师生,最近就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键词:人道主义 杜甫诗歌 中文系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文学遗产》1960年第315期1-1,共1页柯剑岐 
一、“沉郁”是杜诗的基本风格,“抚郁”风格的内涵和表现 马克思说:“作风即人”。人们由于阶级和生活的不同而互相区别。
关键词: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 马克思 杜诗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续)
《文学遗产》1960年第316期1-1,共1页柯剑歧 
三,风格的统一性与特点的多样性 一个作家的创作特点,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多样性。既杜甫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沉郁的,这并不意味着田排斥他在创作特点上的多种多样性。
关键词: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 创作特点 多样性 统一性 
应严肃对待经典著作的引文
《文学遗产》1960年第322期1-1,共1页
编辑同志:《文学遗产》第315期载有柯剑岐同志的《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一文,第一句括就是;“马克思纶:‘作风即人。’
关键词:经典著作 引文 《文学遗产》 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 马克思 同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