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

作品数:970被引量:49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特夫张思齐杨景春张宗福韩成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甫诗歌《登高》的译者群体行为探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60-72,112,共14页李正栓 刘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小史”(22WZWB018);教育部中外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渠道、体系建设与优化研究”(22YH02A)。
杜甫备受国内外译者喜爱,其诗作不断被翻译。他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的莎士比亚。论文以杜甫七言律诗《登高》在国内外较早的三个国家的代表性译者:路易·艾黎、洪业、吴钧陶的三个译本为例,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探讨三者...
关键词:杜甫诗歌 《登高》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唐诗中的成都意象研究——以杜甫诗歌为例
《今古文创》2024年第47期41-44,共4页陈垣敏 付译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诗意四川——文旅融合视域下唐诗宋词中的四川意象研究”(项目编号:20241062126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国际传播力提升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YJG2023048)。
本文聚焦于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成都题材诗歌,旨在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并阐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成都意象。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笔触描绘了成都的自然风光之美,生动再现了成都作为西南重镇的城市风貌,包括市井生活和百姓日...
关键词:唐诗 成都 意象 杜甫 
杜甫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塑造——细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43期55-57,共3页宣济阳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融入自我的形象,赋予诗歌更加深厚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塑造了杜甫仁者、使命者、爱人者及侠者的多元自我形象,体现了他悲天阀人、批判现实、推己及人以及忧国忧民的精神。杜甫将个人的不幸境遇...
关键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自我塑造 人格魅力 
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杜甫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1期57-59,共3页桑秀萍 
中学杜甫诗歌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旨在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
关键词:中学教学 杜甫 情境教学法 
以项目化学习助推古诗词复习——以杜甫诗歌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71-75,共5页赵军敏 
当前中考语文复习仍然存在“碎片化”“讲中学”“重刷题”的现象,这有悖于“素养导向”的新课标理念。本文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引入“项目化学习”,以杜甫诗歌为例,以项目化学习助推古诗词复习。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科学定标,确定核心概念;...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杜甫诗歌 知识结构化 统整 
清代壮族文人韦继新之诗文创作及其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河池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周佐霖 
韦继新是清代一位略有名气的壮族文人,他的诗文创作颇丰但现存不多,偶有赋体作品,其创作以忧国伤时、遣怀言志、田园景物、相思悼亡等为主要内容。因教育经历、诗友交往、时代背景等因素影响,其诗歌思想深厚,体裁上多为律诗,具有效仿、...
关键词:广西古代壮族文人文学 韦继新 杜甫诗歌 接受 
桐城派文学与哲学的汇通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4-14,共1页叶当前 
桐城派作为散文流派,虽然尊崇唐宋八大家与归有光的文学观非常清晰,但致力文学评点与研究的对象却兼收并蓄,如《诗经》的文学性阐释,《楚辞》与杜甫诗歌的评点,都有优秀著述留存。评点萧统《文选》,更体现出桐城派文人骈散兼融的文学思...
关键词:萧统《文选》 桐城派 唐宋八大家 杜甫诗歌 《援鹑堂笔记》 文学评点 归有光 兼收并蓄 
如何开展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与成才》2024年第4期75-77,共3页王依 卢丹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打破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常态阅读能力。基于此,文章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杜甫诗歌作品为切入点,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群文阅读教学 杜甫诗歌 达成共识 单篇教学 集体建构 学生的阅读 阅读教学实践 
追寻诗圣足迹 开启文化之旅——关于打造陇蜀(天水一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建议
《发展》2024年第8期84-88,共5页陈葆 陈丹 胡雅娴 
1200多年前的759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带着家人离开陕西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后经同谷(今陇南成县)进入四川成都,度过了艰苦卓绝的岁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成就了星罗棋布的游踪,共同构成了陇蜀(天水一成都)杜...
关键词:杜甫诗歌 诗人杜甫 甘肃天水 传承途径 秦州 游踪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统编版初中语文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最小说》2024年第7期70-72,共3页朱琦 
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的教学中。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使古诗词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与以往的单篇阅读相比,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也涉及了更多的层面,进而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杜甫诗歌 群文阅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