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宪法

作品数:143被引量:3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韩大元刘月琴许崇德林来梵刘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20年第12期60-60,共1页
12月4日,安宁市档案局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学习讲座,全局职工参加学习。本次知识学习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一是宪法的由来。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
关键词:临时宪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遵守宪法 小灵通 我国现行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世纪风采》2010年第2期3-8,共6页吴光祥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 临时宪法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同纲领》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政治生活 
新中国为何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历史学习》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简建珍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确立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但是,1949年9月,新政协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却明确规定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
关键词: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七届二中全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党外人士 
我国第一部宪法:1.5亿人讨论而成
《财会月刊》2009年第12期I0031-I0031,共1页
草拟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一部《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53年3月1目,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名义,颁布施行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不久,草拟宪法的工作也随即展开。
关键词:临时宪法 新中国成立 《共同纲领》 《选举法》 人民政府 毛泽东 
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
《亚非纵横》2005年第3期75-78,共4页荣星 
2005年4月7日,伊拉克过渡政府总统塔拉巴尼宣布什叶派人士易卜拉欣·贾法里担任过渡政府总理。根据2004年3月8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过渡行政法》(即临时宪法),伊拉克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理制。总理拥有行政大权,即在未来伊拉...
关键词:总理 过渡 政府 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 2004年3月 2005年 临时宪法 三权分立 政治架构 国家事务 什叶派 行政法 巴格达 总统 
伊拉克宪法为何难产
《时事(初中版)》2005年第2X期28-28,共1页肖白 
安徽合肥市周知同学问:我们很关注伊拉克,想知道——经过多次延期,伊拉克宪法草案终于在8月28日艰难出台。今年10月中旬,伊拉克还将举行全民公决来最终决定宪法草案的命运。根据伊拉克临时宪法,伊拉克18个省中任何3个省三分之二以上的...
关键词:宪法草案 反对态度 逊尼派 投票者 省中 临时宪法 安徽合肥市 政治框架 库尔德人 政治矛盾 
伊拉克正式签署临时宪法
《当代学生(探秘)》2004年第9期12-12,共1页
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员3月8日正式签署临时宪法文本。这是伊战后诞生的首部临时根本大法,为伊拉克人按既定计划在6月30日接管政权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伊拉克人 宪法文本 临时宪法 根本大法 轮值主席 鲁姆 起草过程 战争创伤 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历史的选择
《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1-7,共7页董妙玲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从理论上弄清楚什么是我国必须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关键词:政治协商 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反动派 政治生活 台湾人民 和平民主 新政协 合作共事 革命任务 临时宪法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
《天中学刊》1989年第1期79-85,共7页马民贵 毛家华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阶段有区别,又有联系。由此引起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愿与读者共同讨论。一 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关键词:民族政策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社会主义国家 合作社经济 中央领导 教育政策 国民经济恢复 刘少奇同志 古代文明 
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
《金融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46-47,共2页蒋南翔 
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是方向问题,一个是质量问题。评价教育的成败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两个根本问题解决得如何。 一、方向问题 这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方向问题 问题解决 教育实践 评价教育 中国教育 院系调整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中国学生 蒋筑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