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政府

作品数:240被引量:2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邓峰李广艳赵学功时殷弘詹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核武器、预防性战争与美国对苏联的政策(1950—1955)被引量: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15-127,共13页赵学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SS008)。
1949年苏联核试验的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引发美国朝野的恐慌。尽管预防性战争曾遭到美国国内不少人的反对,但美国军方依然认为存在着美国对苏联实施核打击的“机会之窗”,试图依靠享有优势的核力量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制定...
关键词:杜鲁门政府 艾森豪威尔政府 核武器 预防性战争 冷战 
美国对苏联的预防性核打击计划及其流产(1945—1949)
《历史研究》2021年第6期163-186,M0007,M0008,共26页赵学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冷战时期美国对德国问题的政策研究”(20ASS008)阶段性成果。
二战后,美国将苏联视为最大的威胁,试图在垄断核武器和享有绝对核优势时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核武器不仅是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器。美国政府之所以没有贸然行动,是国际和国内各...
关键词:核武器 预防性战争 杜鲁门政府 苏联 冷战 
侵朝战争中杜鲁门政府的越过三八线决策再考察
《军事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1-13,共13页邓峰 程雪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危机研究(1966—1976)”(20BSS060)
在侵朝战争中美国的越过三八线决策问题上,本文通过细致研究美国解密档案资料,提出了与学术界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杜鲁门政府内部仅限于凯南等少数人反对美军越过三八线,绝大多数人受美国政坛反共氛围的影响而表示赞成;杜鲁门本人在越...
关键词:朝鲜战争 杜鲁门政府 越过三八线 威克岛会议 
论印度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及成因被引量: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郭华东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非殖民化进程与东南亚冷战格局形成问题研究"(17ASS007);菏泽学院2016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华盛顿会议与美国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努力(1921-1922)"(XY16BS20)
朝鲜战争是印度独立后不久便深入涉猎的几个重大国际问题之一。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印度积极参与调停,并就朝鲜战争所涉及的问题发表看法,表明立场。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政府所持的立场与美国政府多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在对待参战后的中国的...
关键词:杜鲁门政府 尼赫鲁 朝鲜战争 反共产主义 国家身份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印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及根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9-25,共7页郭华东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非殖民化进程与东南亚冷战格局形成问题研究"(17ASS007);2016年菏泽学院博士基金"华盛顿会议与美国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努力(1921-1922)"(XY16BS20)
杜鲁门执政时期(1945—1953)美国与印度关系的整体特征是分歧多于共识。其中,双方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分歧尤为明显。双方的分歧在1949年尼赫鲁访美和朝鲜战争爆发期间便充分暴露出来。这些分歧虽未导致美印关系走向彻底决裂,但却深刻影...
关键词:杜鲁门 尼赫鲁 中国 朝鲜战争 
杜鲁门政府涉藏心理战探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54-165,共12页温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独’势力兴衰的国际背景及我国对策研究"(10BGJ003)
在对华冷战背景下,杜鲁门政府放弃了不介入西藏事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传统政策,开始考虑以涉藏心理战阻挠中国统一,给中共统治制造麻烦,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国之初,涉藏心理战引而不发。中苏结盟,特别是和平解放西...
关键词:涉藏心理战 杜鲁门政府 “十七条协议” 
杜鲁门政府“西藏问题”国际化战略考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15-128,共14页温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独’势力兴衰的国际背景及我国对策研究"(10BGJ003)
中国革命在大陆的顺利推进,促使杜鲁门政府重新审视西藏在对华政策甚至全球冷战战略中的价值和地位。为阻止中国统一并给中共的统治制造麻烦,美国将"西藏问题"国际化的战略考虑逐步成型。囿于国内外条件限制,美国一开始躲在幕后,积极寻...
关键词:“西藏问题” 国际化 杜鲁门政府 “十七条协议” 
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法国的公共外交政策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0期107-113,共7页刘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SS019);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2012FRGG16);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二战后,随着公共外交重要性的凸显,美国力求在公共外交领域赢得关乎国家形象的宣传战。对自身国家形象的"丰富和恰当的描述"成为冷战初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的座右铭。冷战伊始,美国对传统盟友法国施展公共外交,旨在遏止其国内共产主义力...
关键词:杜鲁门政府 公共外交 法国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 美法关系 
美国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943—1950)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4期80-89,共10页邓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S0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70017);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2SG19)
冷战爆发前,朝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无足轻重。罗斯福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制订的对朝政策是以"国际托管"的形式维持朝鲜半岛分裂,在那里和苏联划分大国势力范围。及至杜鲁门任职初期依然推行此政策。只是在南朝鲜民族主义者的强烈...
关键词:朝鲜 国际托管 杜鲁门政府 
1946年杜鲁门政府对苏联联合国政策的观察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1-22,共22页韩长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的阶段性成果
1946年,联合国组织正式开始运行;同年,东西方关系日趋紧张。杜鲁门政府在酝酿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出于主导战后国际秩序的目的,也对苏联在联合国初创时期对联合国组织的态度及政策走向进行了评估,并提出调整美国自身政策的对策。从杜...
关键词:冷战起源 联合国 杜鲁门政府 美苏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